比兴和意象:李贺楚辞

比兴和意象:李贺楚辞

ID:23383394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比兴和意象:李贺楚辞_第1页
比兴和意象:李贺楚辞_第2页
比兴和意象:李贺楚辞_第3页
比兴和意象:李贺楚辞_第4页
比兴和意象:李贺楚辞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兴和意象:李贺楚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比兴和意象:李贺楚辞内容提要:文本在不断的认识和接受中,演绎成为共时或历时性的典范。楚辞以其深厚的内容、执着的理想和瑰丽的艺术形式等成为文学的典范,持续不断地影响后人。其中之一的李贺,以其坎坷的遭遇、敏感的性格、抑郁的气质和天赋的才华,主动承接楚辞的哀怨之情和艺术之美,写成了虚荒诞幻、奇峭瑰丽的楚辞体作品。瑰奇比兴和诞幻意象是他美学上接受楚辞影响的主要表现。正是因为对楚辞意象的继承及幻变、对比兴的融汇和变异,才构成了其诗歌的幽冷神鬼意境及奇峭瑰丽风格。关键词:比兴意象李贺楚辞杰出文学作品经过时人或后人的接受,使得自足的文本演变为开

2、放的作品,逐渐成为文学史上的典范。楚辞就是中国文学典范中的代表,以其哀怨内容和瑰丽形式,对历代文学,包括唐代文学都有重大的影响。刘勰云:“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1)李贺也是被称为骚之苗裔而受楚辞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但李贺对楚辞的吸收不仅仅是鸿裁、艳辞、山川和芳草,而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楚辞芳草美人的比兴传统和诞幻瑰奇的幻想意象。前贤时人对

3、李贺诗歌的巫风余韵、李贺诗歌的浪漫风格和哀怨内容等与楚辞的关系虽有论述,但笔者觉得两者的关系还有可以补充、丰富之处。(2)毕竟,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艺术品本身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存在。李贺对楚辞的接受,虽然受到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作品范围规定,不能随心所欲,但他通过自己的天才幻想和瑰奇比兴,创作出虚荒诞幻、怨恨悲愁的楚辞体作品,不仅推进了楚辞的传播,而且丰富了楚辞体文学作品的意蕴,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一“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崇

4、义里滞雨》)(3),奇才诗人李贺以其万恨千愁之笔,融铸泣泪横流之情,散化在寒烟衰草的长安之秋,绽放着不同寻常的生命之叹。作为唐诸王孙,自负自信的他开始对唐王朝充满幻想和憧憬,高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梦想削平藩镇,建功立业,渴望“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自信“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走马引》)。可是,黑暗的时代却把功业之门对他紧紧关闭,竟然因为避讳父亲名字而不得参加由礼部主持的应举考试!这对于以科举考试为实现人生目的的主要途径的古人来说,打击十分沉重。即使有韩愈为之大声疾呼,呼吁奔走,

5、但最后依旧是于事无补。空有满腹才华和豪情壮志,也辜负了从小就树立的显亲扬名的目标,一切都是那么的渺茫。这对身体瘦弱颀长、性格内向拘谨、气质抑郁多愁的李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促使他生活更加封闭,文学创作更加偏向于神话传说和幻想世界,表现手法更加奇诡和复杂。而这种取向的历史渊源,除了学习、变异李白表现手法的比喻幻想和构思行文的恣肆狂野、韩愈的务去陈言、词必己出的实践主张以及南朝乐府诗的婉丽内容和深情丽貌外,还对楚辞进行了创造性的吸收和变异。时空距离虽然十分遥远,现实条件也大为不同,但命运及个体精神却是相通的。屈原和李贺有着遭谗被疏的

6、共同命运,有忧伤宗国的共同抱负,有追求清明政治的共同理想,就连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用世精神、深沉的忧患意识、明显的失落心态、清高孤傲的性格等都极其相似。这种异代相似,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气质等特征,使得李贺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上,突破了屈原的牢笼和束缚,自成一格,竟为大家。李贺接受以屈原和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主要是吸收其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奇妙幻想、大胆想象及由此而来的神奇意象和以香草美人寄托自我情怀的比兴手法。对于宋玉,李贺主要吸收地是其作品中的落魄处境和借男女情事寄托人生遭际的表现手

7、法。对于屈原,李贺主要不是从人格精神上去崇拜、效仿,而是从文学作品上深刻认同屈原。尽管李贺对长安、洛阳权贵奢侈浮靡的生活有嘲讽,对中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丑恶现实隐含针砭,对采玉老夫、劳动田夫的悲惨生活明确同情,但这与屈原悲天悯人,心怀故国,为楚国的兴衰荣辱忧愁哭泣,直至以死殉国等都大不相同,甚至可说是本质上不同。李贺抑郁而死,其根本原因还是自身的体质及多舛的仕途,是古代怀才不遇、自我嗟叹的文人代表;而屈原的壮烈自沉,根本原因是因为国家的灭亡导致选贤任能、修明法度,振兴祖国等理想的彻底破灭,是古代天下为公,忧乐为国的士人代表,其崇

8、高性和震撼力都非李贺所能比较。当然,李贺对于屈原的哀乐精神、怨愤情怀、痛苦心情等也有理解和体会,使得其诗也表现了同样的心理特征。这也正是经典作品对于懂得欣赏的后人具有较大的历史影响力的结果。而李贺主要是吸收屈宋作品的艺术特征,也说明了接受者是主动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