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和谐社会的一块道德基石

感恩:和谐社会的一块道德基石

ID:23375249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感恩:和谐社会的一块道德基石_第1页
感恩:和谐社会的一块道德基石_第2页
感恩:和谐社会的一块道德基石_第3页
感恩:和谐社会的一块道德基石_第4页
感恩:和谐社会的一块道德基石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恩:和谐社会的一块道德基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感恩:和谐社会的一块道德基石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学术研讨会是陕西省清明公祭黄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发掘中国历史文化优秀内涵,发扬华夏文明传统精神,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家园。今年研讨会的主题是“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这是去年“清明•民族感恩”研讨会主题的深化和继续。为什么要持续开展对感恩主题的探讨,这是因为丰富的黄帝文化和清明祭祀中的感恩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二是因为中华文化中的感恩精神还需要形成全社会认同;三是当今社会中需要大力增强感恩意识,以克服浮躁之风,膨胀私欲。希望通过“感恩”主题的探讨,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2、以促进感恩意识在全社会的普及,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一、感恩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传统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礼仪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华夏文明持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这种文明体系,其独特之处,就是形成了系统的融仪式和精神为一体的礼仪,祭祀之礼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祭祀之礼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感恩意识和价值观。古代先民的祭祀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祭天地、祭日月、祭星辰、祭四时、祭山林川谷、祭四方神等,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朴素的情怀。正如《礼记》所说的,它们是“民所瞻仰”,祭祀对象与人们的生存对象、环境息息相关。到西周时期,随着宗法

3、制度的完善,祭祀活动逐步转向以“人”为对象,以先祖“圣人”为对象的祭祀。这种以尊祖、感恩、敬畏为内容的祭祀礼仪,体现了人们对人类和自然和谐性、统一性关系的认识,是以感恩的情怀和祭祀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感情。通过祭祀活动表达的感恩情怀,客观上塑造了文化传承、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观,使得历史朝着文明的方向延续。从黄帝、炎帝,到尧舜禹汤,从文武周公到诸子百家,直到各行各业杰出的开创者,受到祭祀都是因为“有功烈于民”。这种礼仪形式反映着中华民族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由于祭祀礼仪对承载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中国古代得

4、到国家的重视和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和谐的形成起到过很大的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礼仪文明传统依附的封建制度的瓦解,发扬符合新的时代特点,为全社会所普遍认同的感恩精神,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使得我们必须对之进行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考察,并使之为当今社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服务。、感恩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感恩属于伦理范畴,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研宄如何创造社会良性和谐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及其机制的问题。几千年来,国内外很多著名的伦理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都讨论过感恩与社会和谐的问题。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经说过,社会不和谐是从感恩的迷失开始的,社

5、会和谐的重现需要从感恩开始(塞涅卡著《哲学的治疗》)。德国近代哲学界也认为,感恩是一种社会义务。我国古代各类思想家,都直接或间接地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上讨论过这个问题。感恩作为公共道德,是和施恩相互并行、相互促进的,这二者都是增强社会凝聚、促进社会和谐的纽带。我们倡导扶贫济困、先富带贫困、慈善救助、扬善抑恶的社会风气。社会如果不能充分肯定感恩行为的道德性,也就同时否定了施恩行为的价值。其结果就会失去一个恩情泽被的和谐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是不能行之久远的。感恩作为私德,是文明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没有广大公民健康的个人心灵和道德修养,

6、岂能有健康的和谐社会?所以,公民的感恩意识和私德的培育,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基础性的。历史证明:无论是己经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还是高速发展中的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是同步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发展不均、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等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产生,出现了一些功利竞逐,心态浮躁,道德缺失、感恩淡漠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这除了各级政府要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努力解决外,还要重视社会公德和社会风尚的建设,正确面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解决关乎群众利益的各

7、种矛盾,大力倡导感恩风尚,形成社会合力,共建和谐社会大业。三、建立新型的和谐社会的感恩观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今天,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享成果、共谋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着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健全的法制体系支撑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在继承和改造传统感恩观的同时,努力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感恩情怀和感恩文化。我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感恩观,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它是有原则的、理性的感恩观,而不是盲目的、非理性的感恩观;它是主动、内心表达的感恩观,而不是被动、消极

8、的感恩观;它是真诚、善意的感恩观,而不是虚伪、利用的感恩观;它是利他的、社会化的感恩观而不是利己的、集团主义的感恩观;它是超越的、创造性的感恩观,而不是庸俗的、复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