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ID:23372505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_第1页
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_第2页
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_第3页
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_第4页
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张国慧饶龙林陈晓婷黎广坚陈艳君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呼吸内科,广东东莞523220[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在肺心病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2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则予以低分子肝素钙及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2、05)。结论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症状效果明显,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jyqkg,口服应用,1次/d,持续应用10d为1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主要检测指标为左室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按照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程度予以疗效评定,显效:治疗后心功能得到改善达到≥2个级别者;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未得到明显改善或有逐渐增加现象。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临床致病资料均予以统计学分析,计数

3、资料率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均数对比则予以t检验。2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查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效者36例,有效者22例,无效者2例。对照组显效者22例,有效者20例,无效者1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70.0%相比较,差

4、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肺心病是我国临床中较为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目前在临床中肺心病发作过程中通常均会出现不同情况心律失常现象。经临床研究发现因为患者肺部出现肺气肿严重症状,使得患者心脏存在一定病变,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症状。现在临床中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时往往应用吸氧、抗感染、扩血管等措施。但是因为此类方法通常无较为明显针对性,到位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无较高理想性[3]。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因为长时间处在持续性缺氧情况下,患者会继发性出现红细胞数量上升,血液黏滞度提高现象,使得血液存在高凝、高黏度状况,从而导致患者肺动脉压增加,血

5、流动力学上升,产生微循环障碍,进一步使得肺心病临床症状更为严重,导致心力衰竭症状更为明显。因为灌注量下降,患者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缩减,血容量上升,使得心脏负担更为严重。慢性肺心病患者在其加重期阶段,由于缺氧、酸中毒、细菌感染等相因素作用,使得红细胞硬度上升,变形能力下降,血小板粘附聚集能力提高,凝血功能上升,但是纤溶能力缩减,患者血液具有较强高凝作用,使得微循环具有不同程度障碍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心病心力衰竭高凝状态,对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促进作用[4]。低分子肝素钙属于化学解聚或酶解聚下所产生的一种肝素片段,与肝素相对比,分子量很小,其主要作用在凝血因

6、子Ⅹa,往往不会对其他凝血因子产生较高影响,抗凝血酶效果较低,选取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通常不会导致血小板缩减,而且能够有效防止血小板大量释放二磷酸腺苷等物质。临床中,与应用肝素相比较,低分子肝素不存在较高出血机会,且会产生较高生物应用率。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中存在较高抗凝作用,能够避免血小板发生凝集,减少血液黏滞度效果,而且操作抗过敏、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效果,对血管内皮细胞存在一定保护效果,能够防止肺动脉产生痉挛性,而且一定程度上具有利尿效果[5]。氯吡格雷属于一种ADP受体阻滞剂,能够结合血小板膜表面所存在的ADP受体,从而避免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相结合,避免血

7、小板产生聚集性。氯吡格雷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二磷酸腺苷(ADP)结合大量血小板受体,防止继发ADP介导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活化现象,所以能够防止血小板出现聚集状态,而氯吡格雷需通过生物转化方可以避免血小板产生聚集作用,但是并未分离出产生此类效果的活性代谢产物。氯吡格雷可以经阻断因释放ADP而产生的血小板活化增加现象,避免其它激动剂使得血小板出现聚集性。氯吡格雷无法对磷酸二酯酶活性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氯吡格雷经不可逆性修饰血小板ADP受体发挥一定效果。显露在氯吡格雷中血小板所具有的寿命会受到一定影响。血小板存在的功能性恢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