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57383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浅析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反思一年的教学行为,必须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进行反思探索,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预设;教学方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3.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
2、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 1、教学预设必须转变理念 首先,教学预设前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其次,教学预设时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
3、设“结果”不预设“过程”5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第三,教学预设中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即(1)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的顺序。(2)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3)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 2、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课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
4、,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3、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5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
5、,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习力提高为目的。 3.1重情感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众所周知写字“气和字则秀”,同样课堂教学“气和课则优”。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
6、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诉,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2重情景 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
7、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5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
8、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 3.3重参与 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