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旧梦又重温

梨园旧梦又重温

ID:23357188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梨园旧梦又重温_第1页
梨园旧梦又重温_第2页
梨园旧梦又重温_第3页
梨园旧梦又重温_第4页
梨园旧梦又重温_第5页
资源描述:

《梨园旧梦又重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梨园旧梦又重温  蛇年春节正月初二的南通,崇川区健康路严家巷4号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随着老戏迷的即兴表演,饱满圆润的嗓音顿时在修缮一新的伶工学社里荡漾开来,仿佛带领我们,穿越回到了1919年的南通城。  说起“伶工学社”,老一辈的南通人都不陌生。  史料记载,出于以戏剧艺术劝世励俗、改良社会风气之目的,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家乡着手戏剧改革事业。  191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伶工学社,著名戏剧学家欧阳予倩应邀来通主持伶工学社教学、协助张謇开始戏剧改革。欧阳予倩秉承张謇的办学宗旨,同时结合自己对戏剧人才培

2、养的主张,将伶工学社定位为:培养造就戏剧改革的演员、为社会效力之艺术团体,而不是私家哥僮养习所和传统科班。  传统戏曲传承,以师徒相授为主,且文化和艺术教育分离。在著名戏剧改革家欧阳予倩的主持下,伶工学社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编制完整的教学计划;实施通才教育,学生以京剧为主,同时兼修昆剧、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英文、体操等,并注重音乐、舞蹈的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禁止体罚学生;自建剧场为学习、实习等。  为增加学生舞台经历,张謇先生在开办伶工学社的同时,还在南通兴建了一所新型剧场,取名为更俗剧场

3、。6  伶工学社实施的戏剧改革,得到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大力支持。他不仅致信张謇就伶工学社的教学等提出具体意见,还数度来通演出,对伶工学生亦格外予以提携,数次与其配戏,同台演出。  作为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成为我国戏曲教育事业的里程碑。  她实现了中国戏剧从传统戏台班子向新式戏剧学校教育的转变;她在教学方针、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开新型戏剧教育风气之先,其影响倾动梨园、泽及后世。  1926年,戏剧改革的历史在这一年戛然而止,因种种原因,伶工学社停办。  停办后,伶工学社一度闲置。解放后,其旧

4、址长期划归南通医学院使用。为了安排更多住户,校舍一再被重新分割;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周边高楼林立、地基抬高,使伶工学社长期处于潮湿境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穆?等多位南通文化人就发出呼吁,要重视伶工学社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2010年,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梅派传人韦红玉等提交了《保护和恢复“伶工学社”旧址》的提案。“保护和恢复利用伶工学社旧址,这一不可再生的历史遗迹,是提升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需要。”为此,她还给恩师――梅葆玖写了一封信。  “这可是件好事!”一听是伶工学社的事

5、,梅葆玖在电话中一连说了三个“好”。他还复信一封,就伶工学社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在信中,梅葆玖说道:“伶工学社,实行戏剧改良,对当今京剧的继承与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6是张謇先生和梅兰芳友谊之见证,他们是把京剧作为启迪民智,改良社会的教育事业来办的。”同时,他明确表示,“在伶工学社恢复之时,一定带着梅兰芳剧团到南通演出。”  201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文广新局为责任单位、市文化馆为建设单位,全面启动伶工学社保护利用工程。  “我们对现场进行了一次勘查,确认当年伶工学社留下来的老建筑只

6、有这6幢房子。”据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杜嘉乐介绍,旧址仅剩原址面积的2/5左右。原有的小剧场已不复存在,部分校舍也在城市改造和白家园小区建设中被拆除。“整体格局虽存,但总体环境破坏相当严重。”  根据现状,我市文物部门从地面铺装、一直到屋脊,从下到上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测绘,最终确定了修缮方案――秉承“修旧如故,永续利用”的原则,不改变历史建筑原状,以及最低限度干预原则。  去年3月,伶工学社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对6幢损坏比较严重的老建筑,采用了落架大修的方案。“整个建筑保留了南通地区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7、,尽可能地保留和还原当时的风貌。”  除了修缮原有的6幢老建筑,伶工学社保护利用工程还新建了小剧场、露天戏台、望亭、景观联廊等。  伶工学社旧址上,生长着三棵古银杏树,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伶工学社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古树名木保护的要求,对古树妥善保护。“最北面一棵银杏树原来已经长到了墙上,墙与树连为一体。在修缮过程中,我们把院墙往北后移,退出去1米,为古银杏留出生长空间。”伶工学社基建办副主任季丰吉介绍,中间两颗古银杏树前后两幢建筑之间将不再做地面的铺装,保证古树的健康成长。6  

8、伶工学社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的同时,相关文物资料、史料征集同步进行。  由于伶工学社创办于1919年,至今已跨越近百年时间,寻找伶工学社老师、学生及亲历者已不可能。为了寻找相关史料,市文广新局赴北京、天津、湖南等地争取多方支持。  在北京拜访梅葆玖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意由北京梅兰芳纪念馆提供相关资料图片、借展文物。去年6月,梅葆玖来南通,察看伶工学社建设工地,并与市文化馆签约,在建成的伶工学社共建“梅兰芳教育基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