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ID:23349864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7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_第1页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_第2页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_第3页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_第4页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导读:推动对其自身的保护与发展。以公法保护为主,进一步发掘其所蕴藏的人文价值并为之彰显,以私法保护为辅,推动非物12【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其保护和发展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本文以法律的角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重要作用着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和存在的理由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从而澄清了一些错误认识,明确了法律保护机制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一些具体构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2、 古老的东方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蕴藏着无数浩瀚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昆曲京剧秦腔民间小调,杂耍酒令对唱传统民俗,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所创造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大放异彩。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情感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精神动力。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

3、: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1]。  综上我们知道,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具有非物质性、独特性、活态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差异性和文化传承性等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和审美情趣、价值观的重要显现。  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社会时代的沧桑巨变,我

4、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发展。风俗文化悄无声息的消逝,民间文学艺术、手工技艺传承的断层,以及端午风俗节日韩国申遗风波等等,这些无不震撼着国人的内心情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始引起从政府到学者再到普通民众的密切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运用法律机制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文化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针,是重塑国民性格和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5、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和存在的理由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进程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经历了一个由地方性规定、国家立法再到全民普遍关注的进程。  建国初期,及其地方政府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统计、调查研究和相应保护,并有学者提出了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的倡议。十年“文革”浩劫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毁灭性破坏,立法工作也半路夭折。春风化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保护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上世纪90年代,宁夏、江苏先后制定了保护民间美术和民间艺术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进

6、入21世纪以来,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等地也颁布了省级的保护条例。  1990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于民间文学艺术做出了保护规定,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从2002年起,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具有重要价值且濒临的民间文化项目进行抢救性的保护。2004年,我国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据此成立了专门小组,协调各方面加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

7、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进程。该部法律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成为指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法律。  全民对非物质文化的法律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民间非物质文化保护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江南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探析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采取了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法律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并且兼具人文价值与资源价值。公法保护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而私法保护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

8、遗产的资源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应当秉承人文价值至上的原则,兼顾资源价值,以公法保护为主,以私法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