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摘要介绍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在豫北地区的濮阳、清丰、滑县、内黄、安阳、林州等县市普遍流行,大部分50日龄左右仔猪先发病,哺乳仔猪致死率几乎100%,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现象。发病初期流行快,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后期症状轻微。无继发和混合感染,病程7~12d。如有继发和混合感染病
2、程延长,且多数愈后不良[1,2]。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症状 断奶仔猪、育肥猪和大猪患病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41.5℃左右,猪发热后2d,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尤其腹部,5~6d后皮肤呈土黄色,病程再长一些体质差的猪皮肤苍白。病初食欲废绝,治后有少量采食,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红,严重的上下眼睑粘住使眼无法睁开。部分猪流粘性鼻液,后期干结堵塞鼻孔,使猪张口呼吸,眼睑发绀,个别耳部发绀,少数后肢内侧及腹下部有出血斑,部分猪步态不稳,少数猪发病10d左右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口腔出血。继发
3、其他疾病,症状更加复杂。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串病精神差、喜卧、发热41.5℃左右,所有发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食欲废绝,便秘,有的不发热同样出现上述症状,部分猪出现流产、早产,尤其是临产母猪流产率高,不流产的产出死胎,有的即使产活仔,但仔猪弱小,死亡率高,这种现象持续1个月左右才恢复正常。哺乳仔猪患病发热、精神沉郁、嗜睡、扎堆、贫血、腹泻,死亡率极高,严重的几乎全窝死亡。 2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3]。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
4、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充满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有针头大灰白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出血点。有时淋巴结水肿。 3诊断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7~8d,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溶血性贫血,这时血液检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而在后期,血液内附红细胞体数量减少,血检很难查出。新鲜血液检查,取耳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5、虫体球形、豆点形、杆状或颗粒状。由于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有张力作用,使红细胞在视野内上下震动或左右运动,犹如摆动的齿轮。血片染色检查,取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当调节微螺旋钮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红细胞边缘凹凸不平。瑞氏染色检查,虫体呈紫蓝色。或采取抗凝血1mL(加肝素或柠檬酸纳)加10%福尔马林液1mL混匀,送实验室用丫啶橙染色检查,附红细胞体呈现由浅至深的枯黄色。 4防治措施 4.1预防 对已发病的猪场,应及早诊断,防止传
6、给怀孕母猪或哺乳仔猪,实行隔离,加强消毒,驱灭蚊蝇,体表驱虫。对全群用土霉素或金霉素进行预防。可在产前2周用金霉素450g/t拌料和产后4周以220g/t拌料或母猪在产前注射土霉素(11mg/kg体重),能对母猪和仔猪起到防病效果;对于1日龄仔猪注射土霉素(50mg/头),种猪和生长肥育猪用对氨基苯胂酸90g/t饲料可预防猪附红细体病的发生,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应激,加强通风,防止猪群拥挤和饲料质量突变,严格兽医卫生操作规程,保持卫生。防止人为传播疾病[4]。 4.2治疗 用血虫杀注射液,首次剂量按0.4m
7、L/kg体重,配合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解热药分点深部肌肉注射,2d后再按0.2mL/kg体重分点深部肌肉注射,一般2针即可见效或治愈,少数未愈者隔2d再按0.2mL/kg体重注射1次,其间用抗生素和解热药对症治疗。或用血虫净首次按7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配成50g/L溶液,臀部肌肉分点注射,同时用环丙沙星或磺胺-6-甲氧嘧啶配合安乃近等解热药物颈部肌肉注射,2d后再用血虫杀按0.2mL/kg体重配伍解热药再注射1次,期间用抗生素、解热药对症治疗。对于食欲废绝、病情严重的病猪,采用信石耳部包埋,肌注
8、长效土霉素,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VC等药物,同时根据体温、呼吸等状况,采用安乃近、安胆等药物对症治疗。病情基本控制后按0.15%的比例在饲料中添加四环素或土霉素,连用2周,停用3d后再连用1周,可取得较好效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