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ID:21803826

大小:905.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20

猪附红细胞体病_第1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_第2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_第3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_第4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猪附红细胞体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猪附红细胞体病荷本(北京)大药厂有限公司梁大明131268693772009年9月附红细胞体病的概述※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g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所以,附红细胞体病应属于血液病。ldaming520@vip.sina.com※附红细胞体的历史较悠久,分布广泛,易感动物多样:⊙早在1928年,Schilling和Dingen等几乎同时分别在啮齿类动物中查到类球状血虫体E.cocc

2、oides。⊙后在1934年由Neitz等人在绵羊红细胞上或在其周围发现有多形态的微生物寄生,命名为绵羊附红体E.ouis;⊙Adler等在牛体中也发现形态与类球状血虫体相似的微生物。⊙而Kinsely等则揭示了猪的类边虫科病原体引起的疾病。⊙1986年,Puntaric等正式描述了人类的附红体病。ldaming520@vip.sina.com⊙我国对此病的研究较晚,直至1981年以后才相继报道在畜、禽中发现附红体病。⊙1991年,内蒙自治区邰秀珍等在国内首次报告人的附红体病病例。⊙1993年,我国在卫生部的关注下,组成了附红

3、细胞体病调查组,由尚德秋等人对此病进行了系列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在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不仅动物的感染及发病率很高,而且人的感染率也相当高,部分省(区)人群感染率为39.2%—87.0%,只是发病者较少。ldaming520@vip.sina.com※据广泛调查,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87%;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90%。但除了猪之外,其它动物多呈隐性感染,发病率不高。※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范围广,遍布世界五大洲,无地域性分布特征。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动物及家畜感染附红体。由于附红

4、体病的传播之广及其对畜牧经济所造成的危害之大,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畜牧兽医界、外贸检疫界的重视。ldaming520@vip.sina.com◆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细胞体各有其名(实际上是种名):如锦羊附红体(E.ouis)、猪附红体(E.suis)、牛附红体(E.teganodes)、人附红体(E.humanus)等。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附红细胞体有14种。存在种间差异性。◆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的分类,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

5、)、血虫体属也称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关于附红细胞体ldaming520@vip.sina.com◆习惯上,人们将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osisSuis)称为血液寄生虫,实际上,该病原为立克次氏体,呈球形、逗点状、卵圆形、月牙形等多种形态,常附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做摇摆、扭转、翻滚等运动,球状虫体大小为0.3~0.4μm,大的可达1.5μm,杆状的0.3~0.5μm×0.2~0.3μm。单个、数个乃至10多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变形为齿轮状、星茫状或不规则形。感染了附红细胞

6、体的红细胞似长满刺一样。姬姆萨染色的血液涂片上,病原体呈淡天蓝色或淡紫红色。ldaming520@vip.sina.com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的红细胞似长满刺一样ldaming520@vip.sina.com◆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弱,但对低温的抵抗力强。一般常用浓度的消毒药数分钟即可杀死该病原。食用污染附红体的畜肉,只要加热60℃、30min,即可使附红体失去致病活性。附红细胞体在低温冷冻情况下,可存活数年之久。由于附红细胞体在低温下可长时间存活,这对本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人或家畜感染附红细胞体之后,可长时间甚至终

7、身携带病原体,但并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只有当受感染的红细胞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症状。ldaming520@vip.sina.com◆附红细胞体是条件性致病病原体,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处于某些应激状态(生理性或病理性的)时,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便上升,甚至发病。有试验表明,当摘除动物的脾后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极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据调查统计,年龄小、高龄、免疫功能发育不全及减退者,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高;患有疾病者比健康动物感染率显著增高;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附红细胞体感染均较严重。ldaming520@vip.sina.com附

8、红细胞体的发病机制1、附红细胞体感染改变了红细胞表面的结构,致使其变形,经过脾脏时会被清除,并发生溶血。2、附红细胞体使红细胞膜抗原发生了改变,被自身免疫系统视为异物,导致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3、附红细胞体急性感染可导致严重血液凝固障碍。ldaming520@vip.si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