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术助理培养研究

学科学术助理培养研究

ID:23324428

大小:56.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学科学术助理培养研究_第1页
学科学术助理培养研究_第2页
学科学术助理培养研究_第3页
学科学术助理培养研究_第4页
学科学术助理培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科学术助理培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科学术助理培养研宄摘要:“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其关键切入点是怎样才能使教师角色由“传授者”“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达到“生进师退”的最高境界。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要构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实现“生进师退”的最高境界,学科学术助理的培养是关键。因此,进行学科学术助理(科代表)的培养研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关键词:学科学术助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高效课堂一、研宄背景随着素质教

2、育的推行与新课程的实施,以生为本,自主发展全面育人等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结合我校实际,引入了韩立福先生构建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高效课堂学习模式,该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全面发展为目的,以“问题为主线,学导为主体,自主又合作”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主线核心则是“问题为主线,学导为主体,自主以合作”。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科学术助理所指的是科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简单的收发作业、试卷等,但在新的高效模式下由学科学术助理取代,他们在职责上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他们

3、将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由于身份的一致性又让他们与学生成为同行者。而学科学术助理的培养过程则是一个十分艰辛又漫长的过程。二、研宄过程首先是学科学术助理的选拔工作,以主观意愿为原则,在各班挑选3〜5个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生作为储备力量,不同学科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如生物学科学术助理要热爱生物学,热爱自然学科。其次,对学科学术助理的培养是关键,利用课余时间对所选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在课堂中如何组织、调控,课堂讲演应注意哪些方面,哪些课型采取何种方式,而且每节课的知识重难点该怎么把握,怎么进行分析,都是培养的

4、重点内容。每周每班都要逐一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在学科学术助理掌握到一定的方式方法之后,教师要让其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纠正。最后通过学科学术助理对小组长、学科长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打造团结互助、合作探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方法的研究。三、研宄方法在整个研宄过程中,对于学科学术助理的培养采取了多种方法。如:1.行动研宄法:教师示范,让学术助理尝试不同的工作,发现差错,及时指导、纠正。1.教育实验法:学科学术助理之间相互听课、观课、共同讨论,学会学习,取长补短,不

5、断提高。2.观察鼓励法:通过对学科学术助理组织团队学习知识、完成导读评价、组织课堂展示等各个环节的观察,适时指导和鼓励,使其得以快速健康成长。3.教育经验总结法:学科学术助理通过撰写心得体会,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各种能力。m研构建“先i后导,问题评价”高效课堂学习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等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有:具有的理论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较多。而培养学术助理之后,贯穿的是“以生为

6、本,自主发展,全面育人”等新课程理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对话交流、课堂展演等能力,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课题研宄具有的应用价值有:首先,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学科学术助理的理论与方法,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其次,利用学科学术助理培养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对小组长、学科长等的培养,建立班级“自主又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则是利用学科学术助理培养形成的理论和方法,使教师角色由“传授者”“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使学术助

7、理成为高效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达到“生进师退”的最高境界。五、研宄成果通过一年多的培训和指导,学科学术助理己经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在课堂上他们能够自如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主预习完成训练单,而后有效地组织他们合作学习。对于课堂的把握、知识的分析、学生的评价步步到位;在课外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预习,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了解学生碰到的难题,能解决的直接给予讲解,不能分析的则反馈给教师,是教师的一个得力助手,真正实现了“生进师退”的目的,达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我们的课题研

8、宄是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的。参考文献:[1]韩立福.论新课程有效教学新思维和新模式[J].内蒙古教育,2008(8).[2]韩立福.有效教学的新特征[」].教育文i商周报,200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