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案

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案

ID:23313933

大小:49.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05

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案_第1页
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案_第2页
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案_第3页
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案_第4页
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份2009年历史高考备考方案08高考揭开了新高考历史命题的神秘面纱,它为我们键步前行提供了路标。09高考备考将在参研“一标”(课程标准)“一要求”(江苏历史学科教学要求)“一说明”(08江苏高考历史说明)和“一卷”(即江苏08高考试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高复习质量。一、总体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和人教版教材,研究新高考试题,在继承中探索,在风险中生存,在改革中创新,逐渐建构带有徐州特色的新高考历史复习策略和模式,争取徐州历史高考能有更多的考生过A、B,并争取杜绝语数英三科过一本线而历史得C生的出现。二、教学资源过去高考复习“以本为本”,教

2、材就是学生唯一的“刚性”资源。随着教材多本化,师生的教学资源观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今天举凡与新课程有关的学科文本都应进入教师选择教学的重要资源视野。我们认为历史教师在高三教学中应备有下列资源:资源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历史科高考考试说明》。07年、08年新课程省份高考历史试卷。资源2: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3,选修1和4;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3,选修1和4。资源3: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历史知识表解》(教师必备);四川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新课程总复习教材》(该社是我国历史教学资料出版基地,已有十多

3、年的品牌影响力)(教师选用)。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知识整合读本》(09版,学生必备)。三、教学课时安排课时是学科教学有效展开的时间保证,它与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课时安排应科学反映学科教学量的要求和质的规定。根据既往的经验和江苏新高考对历史学科地位的认定,我们提出如下课时安排建议:文科历史周课时数6节/周。四、教学内容安排三轮复习是目前高中毕业班教学常见和较成熟的模式,一轮重基础,二轮重综合,三轮重训练,已成大家的共识。但如何操作,却呈“百花齐放”的态势。我们的设想如下:第一轮复习07年7月―08年1月底。建立基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整体搬家式的通史复习架构。即按“

4、考试大纲”的内容时序体系,将按课程标准所设专题编写的教材知识整体分配进这一复习体系中去,不作大的改动,保证原有教材的完整性,但又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点通史感。具体操作:从课标中找方向,从考纲中定范围,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形成同心圆,寻找结合点(这是广州的做法,非常可取)。教学采取先学后讲课课练的学案式教学模式,构建确保学生高考基本分不丢失为达成目标的训练体系。在这一轮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全面开花地、扎实地、逐专题逐课地进行复习,师生在互动的状态下分解考点、理解并初步掌握考点,并具体要求做到:知识求面、求广暂不求深;求基础暂不求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综合;线索求大线暂不求细,同

5、时注重学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达成。这里我要说说“先学后讲课课练”这一教学模式。该模式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精神,立足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通过“先学”(预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了学科知识的点、线、面、体;通过教师的“后讲”,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化零为整,形成体系;综合化—前后贯通,纵横联系,相互渗透;规律化—形成观点,总结经验,得到启示。通过训练巩固了所学,提高了技能,强化了能力。该模式努力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试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附教学学时分布必修部分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课时) 第2

6、课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课时)  第3课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课时)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单元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第5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课时)  第6课 手工业的发展(1课时) 第7课 商业的发展(1课时)  第8课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单元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9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课时)  第10课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课时) 第11课宋明理学(2课时)  第12课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2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单元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7、术第13课 科技成就(1课时)   第14课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以及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2课时) 第15课 文学成就(1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单元五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6课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课时)  第17课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课时)  第18课 辛亥革命(1课时)   第19课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