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

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

ID:23308989

大小:72.0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06

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_第1页
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_第2页
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_第3页
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_第4页
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作者简介:黄敏学(1983-),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文化产业学。??••摘要: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虽承袭明代较多,然创新之处亦时时可见,不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基本完成其近代转型的变革过程。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重温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探宄其近代转型的相因嬗变之迹,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借鉴作用。?关键词: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

2、时代特征;近代转型?中图分类号:1609.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1)06-0178-007??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清代典章制度继承明代颇多,相沿未改。以宫廷音乐管理体制而论,其承袭之迹虽较明显,然创新之处亦时时可见,不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基本完成其近代转型的变革过程。?一、乐部的设立__清代宫廷音乐管理?机构之更替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先从民间挑选乐工18名,组成随銮细乐,在皇帝巡幸或举行坛庙郊祀时随驾奏乐。后更复明朝旧制,设立教坊司,隶属于礼部,管理宫

3、廷奏乐及演戏事宜,其演职人员多为从江南搜罗来的女优。据《清会典事例》:“(顺治元年)又定,凡宫悬大乐,皆教坊司奏之,设正九品奉銮一人,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协同官十有五人,俳长二十名,色长十有五名,歌工九十八名。凡宫内行礼宴会,用领乐官妻四人,领教坊女人二十四名,于宫内序立奏乐”[1]263?。教坊司管理人员的职官品秩一依明朝之旧,最高管理者奉銮仍为正九品,如此畸低的职衔却全面掌管清初整个宫廷的音乐活动,未免名不符实,体现不出封建统治阶级所贯彻的“礼宜乐和”的治国理念。然有清肇造,未遑改制,故其后乐部之设,也是势在必行

4、。另与明代教坊司有所不同的是,清初宫廷宴乐由教坊司女乐承担,所谓“清初承明之旧设教坊司,凡宫内行礼燕会,悉用领乐官妻领教坊女乐二十四名,序立奏乐”[2]5?,“太皇太后宫、皇太后宫庆贺行礼作乐,俱教坊司妇女承应”[3]6375?。顺治八年,停用教坊司女优承应内廷奏乐,改用太监,额定人数48名,而内廷戏曲演出仍是教坊司女优的分内之事,顺治十二年又复用女乐,十六年又改用太监,其后遂成定制。?在清代乐部设立之前,国家祭祀典礼中的音乐管理与演出职能仍由太常寺下属的神乐观完成。清代太常寺的下属机构神乐观的管理人员与明代相比则显得更为庞杂,

5、“神乐观设正六品汉提点一人,从八品左右知观各一人,正八品汉协律郎五人,从九品汉司乐二十六人”[4]579?,后有所增减,但基本编制、架构不变。由于清代太常寺的职能为“专司坛庙大祀及中祀、群祀一应典礼,凡祝版、乐舞、牲帛、器用备办陈设之事,与斋戒之期、赞相之节,皆掌之”。故其下属机构神乐观的管理人员中,“提点、知观及协律郎掌乐章、音律,司乐掌祭祀、礼仪、乐舞及司香帛爵壶等事”[4]580-581?。清代太常寺专管国家礼仪性事务,其礼乐管理职能较明代得到进一步加强,机构划分和职能范围也较明代更为细化。而作为神乐观演职人员的乐舞生,其

6、人数较明代不增反减,“原定太常寺神乐观设乐生一百八十名,文舞生、武舞生各一百五十名,执事乐舞生九十名(共计570人),其缺由本观提点、知观及协律郎、赞礼郎、司乐、奉祀、祀丞等官家内道童及承充乐舞生家之道童内挑选充补”[4]587?o?关于清初宫廷音乐管理机构的分工及其职能,《清朝文献通考》有载:?我朝初分太常、教坊二部,太常乐员例用道士,教坊则由各省乐户挑选入京充补。凡坛庙、祭祀各乐,太常寺掌之;朝会宴享各乐,教坊司承应。[3]6375??综上可知,清初对于宫廷音乐虽较为重视,然由于条件所限,千头万绪,难以一一照应,且满族作为东

7、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在文化典制上本身有一个逐渐学习和汉化之过程,故清初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基本沿袭明朝旧制,是符合当时历史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清代统治者的一些新举措,体现出浓厚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征。?雍正年间,在中国历史上存续长达近两千年的乐籍制度被逐渐废止,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下文将专节论述,于兹不赘。“雍正元年,除乐户籍,更选精通音乐之人充教坊司乐工”[1]263?。随着教坊司乐工“贱民”身份的消失和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教坊司的前景自然也时来运转,雍正七年,“改教坊司为和声署”。教坊司升格为和声署的主要动因是

8、“以俳优之名厕诸咸、英、韶、夏之间,于制度殊为乖舛,本朝特加厘正,改教坊司为和声署,以典朝会燕飨之乐,而铙歌、鼓吹则别掌之銮仪卫官”[5]。从表面上看,清代统治者留心雅乐,要大力提升宫廷音乐的规模档次与文化氛围,于是作为其承应机构的教坊司自然不能如前朝般品秩畸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