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05006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6
《浅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论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学生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等等。但是,从这些教材的内容上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专用教材和普通高校一样,教学内容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大都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自我意识、人格发展、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职业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上来看,主要还是以理论的传授为主,且基本上只体现了普通大学生的共性心理特征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各种心理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大学生
2、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群体中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还存在培养目标的偏差、实用性不强等理由,解决这些现实理由,对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都有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中指出,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由.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并且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
3、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善教育教学策略。由此可见,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日益重视。如今,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基本上与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太大差异,有的学校甚至直接沿用了本科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这样并不具有科学性,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切实改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处于18-22岁的年龄段之间,他们的心理状态处于成熟的过渡时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
4、、情感丰富,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大大增强,自我同一性已经初步确定,并且不断分化整合。在学业生活上的价值感日渐加强,有着强烈的追求成功和自我实现的。但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来自高中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群体,他们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的学习内容、深度、难度有了新的挑战,加上本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对本科生较欠缺,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容易失去自信,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较难制约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高等职业学校
5、的学生心理上要面对更多的心理困境,自卑、孤独、焦虑、抑郁、困惑等一系列心理理由较之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表现得更加普遍。 二、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理由 (一)课程培养目标的偏差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策略,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
6、、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前,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在课程的培养目标上还是以减少和消除学生的心理理由为主,将教学目标聚焦在“心理理由”上,目标依然惯性地把每个学生心理理由的矫正和预防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情绪的培养,从而大大降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当然,日益频发的高校心理突发事件与这种状况不无关系,但是,面对有着独立思维和健全人格的大学生群体,还是应该摆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给学生更多正面的、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不强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
7、才为目标,学校的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学生专业课的教学上,同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内容也应该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突出实用性。目前,国内已公开出版发行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日渐增加,包括聂振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张利等编著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教程》,朱艳、肖淑梅主编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树林主编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等。但是,从这些教材的内容上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专用教材和普通高校一样,教学内容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大都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自我意识、人格发展、学习心
8、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职业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上来看,主要还是以理论的传授为主,且基本上只体现了普通大学生的共性心理特征,而没有体现出高职学生特有的心理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