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04343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5
《教案 张洁慧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案张洁慧[教案张洁慧]教案任课教师张洁慧授课班级高一授课时间2010年9月课题《古代人物画》目的要求(君姐)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诞生背景、绘画技法以及人物画发展,教案张洁慧。教材分析1、古代人物画的时代背景,以及每个时代的人物画特色;2、古代人物画作品画技法分析;教学目标(一)认识目标:理论知识掌握;(二)能力目标:能够简单分析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因素的处理;(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自身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重 点认识古代人物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等的特点;难点各个时期的人物画特征、区别;教学准备准
2、备好用来展示的古代人物临摹画,或打印好的人物画图片。主要教学步骤一、导课:展示古代人物临摹画及图片;二、介绍:人物画的组成,绘画工具以及基本的技法知识;三、简析作品:《历代帝皇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河上明图》;四、对比:把各个年代的不同风格的人物画图片(包括上述简析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作对比,教案《教案张洁慧》(..)。指引学生找出每个年代人物画的特色和区别;五、加深印象:给出表情提示,让学生上台创作人物脸部表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表情的概括能力;由学生讲自己最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并说出理由;六、评价:老
3、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缺点,让学生互相学习七、总结: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和发展;②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板书设计中国画:●写意:人物、花鸟、山水●工笔:人物、花鸟人物画特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本课小结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人物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案张洁慧2 第2篇幼儿园大班教案:《动物睡觉》 〖预览〗幼儿园大班
4、教案:《动物睡觉》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幼儿了解动物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学习和仿编儿歌,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完整地朗诵。 2.在对一些小动物睡觉习惯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儿歌。 3.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配乐儿歌《睡觉》,催眠曲。 3.小马、小鱼、小狗等动物的头饰,字卡。 4.
5、对刺猬、小狗、蝙蝠、小鱼等动物睡眠的习惯有了解。 活动过程: 1.欣赏并学习儿歌 (1)导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中午我们小朋友都午睡。哪个小朋友说一说,你怎样睡觉的? 幼:我仰着睡觉。我趴着睡觉。我蒙着头睡。 师:仰着,趴着,蒙着头都不是最正确的睡觉姿势,小朋友睡觉时正确的姿势要向右侧卧,你们要记住哦。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睡觉的? (2)出示PPT课件: 师:夜静悄悄,妈妈唱起了摇篮曲,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让我们来听一首儿歌《睡觉》。 (3)欣赏配乐儿歌: 师:听完这首儿歌,小朋友有什么感觉?
6、 幼:我觉得很安静,非常舒服。 幼:感觉美,……教案张洁慧3 第3篇大班语言教案反思 〖预览〗大班语言教案反思(一) 教学目标: 1、自由,流利的朗读诗歌。 2、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一说,哪些事情自己做。3、认识四个生字“自、己、东、西”。 教学重点: 看图说话 教学难点: 认识四个生字“自、己、东、西” 教学准备: 识字课本,字卡,游戏用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课前准备。每周一首。 2、师生问好。小朋友们,小朋友早上好。 3、课文导入 老师:今天上课之前呀,郑老师要跟你们分享一
7、件神秘的事情。昨晚有只小花猫跑到我们学前四班睡着了,我们一起把它叫醒好不好。 叮铃铃叮铃铃,谁醒了。(小花猫)。小花猫醒了会做什么事情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小花猫把它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藏在了我们课本的第30页,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花猫都做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儿歌 老师:小朋友们,请翻开课本第30页,仔细听老师读一读,看看小花猫都会做哪些事情了。 老师:认真观察书上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花猫在做什么事情? (小花猫自己穿衣服,吃早餐,去学校。) 老师:聪明的小朋友迅速打开大脑,说一说小花猫还会做哪些事情? (扫地、叠被子、
8、帮助妈妈洗菜。引导:师做动作,学生看着说) 老师:小花猫变得可真厉害,我们一起来向她学习吧。师领读,生跟读(带动作)。第2遍,拍手鼓读。 老师:生齐读。……教案张洁慧4 第4篇一年级上册语文《iuüy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