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89406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数学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数学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摘要】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设疑置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并尝试解决问题,以问题的解决来锻炼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和数学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正文】 小学升初中后,数学学习占据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确事倍功半。小学生的感性重于理性,然而初中数学确是以理性为敲门砖铺就远行路
2、的。多年来的数学课堂上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不断地练,胆效果并不理想。老师讲的很累,学生也听得很烦,并且学生用老师的知识做起题来非常吃力,根本达不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四环递进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设疑置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并尝试解决问题,以问题的解决来锻炼学生认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对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与大家共商。6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3、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使即将产生的问题从熟悉的生活中走进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职欲和积极性。要想科学合理充满挑战性的选择背景材料,设置一个好的情景,首先教师应该在备课之前,系统的把握这一课时的生存环境,它在单元和章节中的身份地位,甚至在整个学期的知识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只有深刻的把握教材,体会到编者的意图,才能将灰色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之中。数学课的导入因此可以有生活情境的导入,也可以直接用问题来导入,毕竟数学是高于生活之上的,数学知识不一定是在生活中都能找到模型,因此切忌情境的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避免情境与授课内容的格格不
4、入,否则会适得其反。良好的情景导入能在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例如在省优质课中一个老师这样导入不等式的性质,同一平面上老师的身高高于学生的身高,那么如果老师和学生同时登上了同样的一个台阶,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他的导入是有学生来导演的,老师只是一位演员,结果是学生的表述和导演能力博得了满堂喝彩。 科学的设计问题是“问题教学”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因此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有梯度,由浅入深,波浪式、递进式的展开提问,切忌“满堂问”、“乱问”“不明眉目无目的的问”,“是不是”“对不对”6无聊的问,难以激起探究的积极性。在设计
5、问题时要讲究实效性,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由知识的问答到能力的升华。我记得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课本中设置了一个行程问题的探究题,但是题目中的关于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不是很浅显,需要学生与会屈指的获取这三个数量,才能列出方程,这对于刚刚要接触一元一次方的初一学生来说,非常的有困难,因此,我在第一课时中首先设置了几道简易方程,从最简单的a的3倍与5的和是16。到一辆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t小时候后它行驶的路程是150千米。从纯粹的数的大小的关系到生活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将难点拆分,逐一突破,既能得到想要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也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列方程的关
6、键是找等量关系。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接受是层层递进的。 二、掌握节奏、分析、研究-----多角度思考,探究问题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首先组织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必须经历过探究,思考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中有哪些与本质类似或有联系的,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不能盲目的与学生一起探究,对问题的难度估计不足,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其次,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环节的节奏,开始时可慢些,确保每位学生都明
7、确探究的问题和目的,之后再进入真正的探究明确任务阶段宁慢勿快。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探究经验常常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或是精辟的语言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的拥有了探究的思路但繁琐踯躅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肯定指出更优的方式方法,鼓励思路的多样性和创新精神;当有的学生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做一题多解的探究,奇思妙想不断涌现,这时往往最难控制教学的时间,不过“保底不封顶”6的原则应该遵守,教学的基本任务要完成,学生的创造成果要尽量多的在课内交流,课上没有充分展示的,可以通过类似成果展示的渠道公布。探究完毕,教师要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的过程,总
8、结用过的探究思路、成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