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

阐释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

ID:23270500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阐释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_第1页
阐释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_第2页
阐释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_第3页
阐释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_第4页
阐释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谈新闻摄影的与时俱进意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摄影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在别人都放下相机的时候按下快门。两位美国总统的背影定格了1960年代初美国的政治环境,成为“思想高于技巧”的经典之作。这幅经典作品的诞生,就是摄影人在观念上突破了僵硬的传统模式,让自己的视野得到了拓宽而产生的。  其次,在新闻摄影中观念创新还表现在拍摄手法的创新上。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当然首先得有好的主题,但[摘要]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形象的现场纪实的视觉新闻,在读图时代,要不断

2、探索,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要突破传统模式,创新拍摄手法,注重图片报道的策划意识、策划技巧,以及图片视觉冲击力。  [关键词]新闻摄影与时俱进观念创新新闻策划视角冲击  摄影技术的问世对于新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转变了新闻的表达方式,拓宽了大众的视野,让人们实现从耳听为虚到眼见为实的转变。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新闻形式,是新闻现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宣传手段与舆论工具,对我们所居住的世界进行着一种形象的反映。在最早的新闻照片出现之前,一个普通人只能看到那些发生于他身边的事情。而新闻图片

3、,正如历史证明的那样,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它使人们对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熟悉,对发生的新闻事件有了更多、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1842年5月5日,在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已连续燃烧了四天的大火,当时以银版摄影术为各界人物拍摄肖像照的微细画家比鸥乌与史特尔茨纳,克服了许多困难,进入了这个当时震惊世界的大火现场,拍摄了有关火灾遗迹的记录照片,真实地记录了火灾劫难以后的残酷场景,保留下了至今为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实践的第一张新闻照片。今天我们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对新闻摄影赋予了更高、更新的期望,同时也给摄影人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摄影人面

4、对数码X络时代赋予的挑战,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解决立体传媒时代的视觉文化与新闻摄影相得益彰的理由。  一、在新闻摄影的拍摄手法上要树立观念创新的意识  摄影人在新闻摄影手法上往往跳不出老套的格局,严重制约着新闻摄影的发展。在新时期,一定要打破老式体制,以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首先,突破新闻摄影的传统模式,创新新闻摄影的观念。新闻摄影的特性是瞬间纪录,通过瞬间的定格告知公众新闻事实,它是客观产物而不是主观的“艺术创作”。新闻摄影的采访拍摄,要强调加强采访,仔细观察,迅速抓拍,对事实做出真实记录,渗透着摄影人对拍摄对象的深思、领会和把握,展

5、现出被摄者的情感,凸现出摄影人的思维。  1961年4月22日,戴维营天气阴冷,树木光秃,就职才三个月的肯尼迪总统,由于面对棘手的世界危机,在马尼兰总统别墅山庄求救于已隐退的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当他们让记者照完相后,艾森豪威尔转过身对肯尼迪说:“跟我来,我知道一处我们可以谈话的地方”。所有在场的记者随即走开,只有美联社的记者保罗·瓦西斯看到肯尼迪和艾森豪威尔两人低着头沿着一条小径离去,看上去是那么的孤独,于是拍下了《六十年代的诞生》这一经典佳作,作品获得普利策摄影奖。作品没有扣人心弦的瞬间,没有强烈夸张的构图,没有美妙优雅的光线,没有表情生动

6、的人物,甚至没有可以引发联想的典型环境标志,只有初春复苏的树林,蜿蜒前凸的狭窄石径,还有就是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和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两个男人沉重的背影。当时的美国,正企图积极转变外部世界,向世界各地输出自由与,成了世界的宪兵。这张以思想内涵取胜的照片属于一位有思想的摄影人,他必须对1960年代美国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在别人都放下相机的时候按下快门。两位美国总统的背影定格了1960年代初美国的政治环境,成为“思想高于技巧”的经典之作。这幅经典作品的诞生,就是摄影人在观念上突破了僵硬的传统模式,让自己的视野得到了拓宽而产生的。  

7、其次,在新闻摄影中观念创新还表现在拍摄手法的创新上。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当然首先得有好的主题,但拍摄手法的创新能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想着、爱着、回味着,沉浸到新闻事件中去。  1980年,马耳他记者麦克·维尔斯在充满天灾人祸的非洲大陆拍下了传世佳作《乌干达干旱的恶果》。作品以独特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自19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作品《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很有代表性,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

8、灾民,也没有表现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强烈对比镜头拍摄,表达出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大胆的拍摄手法,充分运用视觉艺术的特点,让人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