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影响下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

苏联影响下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

ID:23263572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苏联影响下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_第1页
苏联影响下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_第2页
苏联影响下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_第3页
苏联影响下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_第4页
苏联影响下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联影响下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联影响下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关键字:拉普;左翼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鲁迅先生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中谈到十五年前,被西欧的所谓文明国人看做半开化的俄国,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是胜利的;十五年以来,被帝国主义者看作恶魔的苏联,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是胜利。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波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冲击着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20世纪初的世界不断高涨的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国际左翼文学思潮。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源起正是受到这股国际文学思潮的影响。在各种俄国文艺理论

2、流派的传入和影响下,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的左翼文学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受到不同的苏联文艺创作理论的影响。一、第一阶段:左翼文学受拉普的影响(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受拉普影响成立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简称左联。冯乃超参考拉普、十月、列夫等苏联文学团体的宣言,起草了左联的《理论纲领》。1930年11月,在苏联哈尔科夫召开了第二次国际革命作家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将革命文学国际局改名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IUsoNormal"style="line-height:150%;text-

3、indent:21pt;margin:0cm0cm0pt;">(二)左翼文学运动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译介的贡献左联后期,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受到瞿秋白、冯雪峰等左翼人士的高度重视,得以在中国传播。冯雪峰在其主编的《萌芽月刊》上刊载马克思论文艺问题的译文,亲自翻译列宁的《论新兴文学》(即《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还起草号召左联盟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抵制和克服观念论和主观的浪漫主义等错误倾向。瞿秋白则根据苏联公谟学院在《文学遗产》上公布的关于恩格斯论文等新材料,翻译编著了《现实马克

4、思主义文艺论集》。此外,鲁迅、陆侃如、胡风等也都相继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论与书信。  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影响(一)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提出然而在左联以拉普倡导的辩证唯物法为创作手法时,苏联文坛却掀起批判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潮。1932年4月,联共(布)中央作出《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解散拉普,成立全苏作家同盟。同年召开的全苏作家同盟第一次大会,对拉普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进行了批判,并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周扬编辑的《文学月报》随即报导了苏联文学团体改组的消息,并

5、介绍了吉尔波丁针对拉普所作的《十五年来的苏联文学》的报告。1933年2月的《艺术新闻》刊登了林琪翻译的日本《普洛文学》上发表的《苏俄文学的新口号》一文,被看做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个口号正式进入中国的标志。11月,周扬根据吉尔波丁在全苏作家同盟第一次大会上的演讲报告,发表题为《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的文章,对拉普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错误进行了批判,并且接受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口号的具体特征。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创作理论引入中国并为中国的理论家所接受

6、的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与论争。(三)两个口号的论争首先是周扬将国防文学这一概念介绍到中国。国防文学是一个有明确的政治任务导向的文学概念,主张以写战争危机和民族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引起大众的保卫意识。鲁迅、徐行等人认为国防文学这一口号太过空泛,徐行更是第一个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反对国防文学的中国作家。而胡风则在鲁迅和冯雪峰的授意下,写了题为《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的文章,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即为另一个口号。由于胡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提出时,没有在文章中论述与国防文学口号

7、的关系,因而成为与之相对的另一个口号,引发了不同观点的左翼的理论家之间的激烈的论争。国防文学口号的支持者认为这一阶段创作的关键在于有共同的主题题材作前提,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学作品的作用。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提出和支持者则认为应该对作家的创作提出一定的创作要求,以保证作品的质量,也更能发挥文学的社会教育功能。两个口号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方法所持的不同观点也成为论争的一个关键。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播与接受的初期阶段两个口号的论争关键不在于孰是孰非,而在于通过这一论争使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为左

8、翼作家接受的过程中经受了考验。20世纪三十年代,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苏联传入中国的初期阶段。中国文坛特别是左翼文学运动对这一理论的接受也需要一个思考和消化的过程,因而理论家之间因观点相左而引发的一系列论争也在所难免。也正是在不断地论争之中,这一理论才得以被接受并逐渐本土化,并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成为中国作家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