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38351
大小:142.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届中考物理 电磁转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磁转换【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磁体的基本性质,包含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3.磁感线和地磁场。4.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一些基本性质。5.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6.电磁铁的工作原理7.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8.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知识结构】一、简单的磁现象1.磁性:(1)磁极:南极(S)、北极(N)(2)磁极间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磁化和消磁。2.磁场
2、:(1)磁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2)磁感线;(3)地磁场的方向。二、电磁联系1.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①右手螺旋定则;②电磁铁的构造和应用。2.电磁感应:(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3)应用――发电机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2)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电动机:①原理;②组成。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直流电动机交流发电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里转动电磁感应现象构造与电刷接触的是换向器与电刷接触的是两个铜环能
3、量转化电能机械能机械能电能在电路中的作用用电器电源【对应训练】1.任何磁体总是同时具有、两个磁极,它们是磁体上磁性最的部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2.用一根钢棒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北极,结果磁针向钢棒靠近,由此可以判定〔〕A.钢棒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磁针的一端是北极B.钢棒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磁针的一端是南极C.钢棒原来一定没有磁性D.钢棒原来不一定有磁性3.如图4所示在条形磁铁周围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可以自由旋转的小磁针,当它们静止时,磁针的N极指向错误的〔〕A.甲小磁针B.乙小磁针C.
4、丙小磁针D.丁小磁针4.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它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磁针指向南北就是因为受到了的作用,地磁北极在附近,地磁南极在附近,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世界上最早准确记述这一现象的是我国代的。5.在图5中,螺线管的一端悬挂一只小磁针,当开关接通后,小磁针将〔〕A.只发生转动,N极转向螺线管B.只发生转动,S极转向螺线管C.发生转动,S极转向螺线管,同时又被螺线管吸引D.发生转动,N极转向螺线管,同时又被螺线管排斥6.如图6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有甲、乙、丙、丁四个小磁针,在图中标
5、出它们的N极。图47.如图7所示。软铁棒m用橡皮筋悬吊着置于电磁铁的上方,当合上开关S的瞬间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若增大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图5图6图78.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段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B.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无关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图8图99.如图8所示,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它是闭合
6、电路的一部分“→v”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面向内,请根据图甲中的电流方向画出其它各图中有感应电流的导体中电流的方向(用“•”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没有感应电流产生的说明原因。10.阅读分析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一天,小明在炉火旁烤火,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呢?磁性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也许是磁性会变强吧?”小明这样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形磁铁的一段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磁针,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一段时间
7、后,当磁铁被烧红后,小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现在小明知道该怎样保护磁铁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上述短文后,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这一现象,你认为生活中要保持磁体的磁性不消弱,应注意什么?(3)刚才你和小明在学习研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学习程序?11.如图9所示中所提供的元件,以笔画线为导线,设计一个可以改变磁性强弱的电磁铁,并要求滑片P向右运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2)若要求滑片P向左移动时磁性增强,只能改动电路中的一根虚线上的一根接头,应怎么改?【电磁转换】1.南(
8、S)、北(N)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D3.C4.磁体地磁场地磁场地理南极地理北极宋沈括5.D6.略7.电流周围产生磁场,软铁棒被吸引,电流增大时,磁性加强,软铁棒被拉下的距离加大。8.C9.乙:向外丙:无电流,因未切割磁感线;丁:向内10.(1)在高温烧灼下,磁体将失去磁性(2)注意不要让磁体靠近高温热源(2)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11.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