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28311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筛选文中的信息(苏教版高三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筛选文中的信息(苏教版高三必修)!山东滕州一中杨厚典【考点突破】“筛选文中的信息”属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考点之一,能力层级为C。要求考生读懂文章,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从而把握原文的主要信息。比如,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理以及起因、经过、结果等等,能够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所需要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作为一个重要考点,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每年都出现。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观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息要素。常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3)表
2、现人物情感的信息;(4)反映人物思想道德的信息;(5)展现人物性格的信息;(6)反映人物志向的信息;(7)表现人物才智的信息等等。考查的形式主要有(1)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设题或对某一问题从多个不同方面进行叙述,例如从原文中找出某个观点的依据,或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2)选择能说明同一问题的数个句子。全国高考试卷从1999年至2007年一直采用这种形式,一般采用编组形式。题型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文中主人公的经历或事迹、品质或情操等为依据编为6个文句,然后把这些文句编为4组,让考生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对全文的内容进行分析,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3、。整体阅读要领: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
4、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明说的,即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4)论世了解、联想时代背景及相关人物的事迹,有助于理解文章及人物。解答试题法:“题文对应,由文及题”。题目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答题就要分析题目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从选文内容出发来思考题目,即从选文的整体出发来研读与题目相关的局部,以形成答案。具体地说,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强调“题文对应”,也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考生解答文言文试
5、题时,往往就题答题,不顾原文,不顾语境,往往出错。这种教训也是应该记取的。【典例调研】【典例1】商衡,授鄜州洛郊主簿。以廉能换郿县,寻辟威戎令。兴定三年,岁饥,民无所于籴,衡白行省,得开仓赈贷,全活者甚众。后因地震城圯,夏人乘衅入侵,衡率蕃部土豪守御应敌,保以无虞。秩满,县人为立生祠。再辟原武令。未几,拜监察御史。哀宗姨郕国夫人不时出入宫闱,干预政事,声迹甚恶。衡上章极言,自是被召乃敢进见。内族庆山奴将兵守盱眙,与李全战,败。朝廷置而不问。衡上言:“自古败军之将必正典刑,不尔则无以谢天下。”诏降庆山奴为定国军节度使。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亲旧干预权利,其家
6、人填委诸司,贪墨彰露。台臣无敢言者,衡历数其罪。诏罢温户部,改太后府卫尉。再上章言:“温果可罪,当贬逐,无罪则臣为妄言,岂有是非不别而两可之理?”哀宗为之动容,乃出温为汝州防御使。未几,……明年,召迁,行省再奏留之。正大八年,以母丧还京师。十月,起复为秦蓝总帅府经历官。天兴元年二月,关陕行省徒单兀典等败于铁岭,衡未知诸帅存殃,招集溃军以须其至。遂为兵士所得,欲降之,不为屈。监至长水县东岳祠前,诱之使招洛阳,衡曰:“我洛阳识何人,为汝招之耶?”兵知不可诱,欲捽其巾。衡瞋目大呼曰:“汝欲胁从我耶?”终不肯降,望阙瞻拜曰:“主将无状,亡兵失利。臣之罪责,亦无所逃,但以一
7、死报国耳。”遂引佩刀自刭,年四十有六。(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六十二》)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商衡性情刚正、无畏无惧的一组是()①衡白行省,得开仓赈贷②衡上章极言③诏降庆山奴为定国军节度使④台臣无敢言者,衡历数其罪⑤兵知不可诱,欲捽其巾⑥但以一死报国耳A.①②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③④⑥【分析】①句写的是爱民,②④⑥都是刚正和无畏的表现。③⑤不是商衡的行为。【答案】B【知识链接】授、征、辟、拜、迁、累迁、贬谪等为古代官员变动的专门用语,要注意区别。【技巧点拨】做题时,首先要看清并理解题干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