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15425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4
《研究论文《让课堂“舞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论文《让课堂“舞动”起来》研究论文《让课堂“舞动”起来》导读:让课堂“舞动”起来——谈《琵琶行》教学实践安徽省灵璧中学张芬红13956846031摘要:本文以《琵琶行》的教学为例,谈古代诗歌教学要落实在多联多听、多读多背、多赏多析、多思多问、多写多练上,才能让学生心动,口动,情动,脑动,手动,让课堂真正“舞动”起来,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关键词:多联多听多读多背多赏多析多思多问多写多练高效课堂“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诗歌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千百年的岁月风尘不能遮掩它的动人光彩。教好、教活这些古代诗歌,使学生在这些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完美结合的古代诗歌中,不仅能够扩大视野
2、,增长知识,受到积极的启发教育;而且能够锤炼语言,积淀文化,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现以《琵琶行》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教学古代诗歌,构建高效课堂的。一、多联多听,让学生的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又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如果在新课导入时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必定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学生求知的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为此,在《琵琶行》一课导入时,我给学生联想故1事,播放音乐,让学生一接触这篇课文,就有心动的感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首先,我给学生联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
3、事。“伯牙绝弦”的故事荡气回肠,愈久弥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它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音乐,使人产生共鸣;音乐,让人找到知音。我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新认识和新理解,也为学习《琵琶行》作好铺垫。随即,我给学生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同时介绍:一千多年前,一位迁客骚人,一个沦落艺人,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经久不衰的知音绝唱。知音的传说、哀怨的琵琶曲所营造的和谐氛围,巧妙地牵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求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景未进而心已动的效果,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多诵多背,让学生的口动起
4、来优秀的古代诗歌是伟大心灵活动的结果。诵读能让学生直接进入诗境,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和内在气韵,从而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诵读更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坚定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我在教学《琵琶行》一文时,指导学生分步精读,教给学生诵读方法,使学生会读。2一要把握节奏,读出诗歌的音韵。如第二段描写音乐的部分很有音韵美,要让学生读出音乐的相应节奏,感受音韵美。“大弦嘈嘈如急雨”以下四句要读得急切而轻快;“间关莺语花底滑”以下两句语速放慢,但要流畅;“冰泉冷涩弦凝绝”以下四句则要小声读,慢读,为下面四句的蓄势;“银瓶乍破水浆迸”以下四句是和终止,要读得高亢,紧张,
5、热烈;读完后顿一顿,然后轻缓地读出描写环境的两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二要把握轻重,读出诗歌的意境。如诗的开头,要读得轻一些,慢一些,读出萧瑟凄凉的意境;而读“忽闻水上琵琶声”时,语调则要重一些,然后作稍长的停顿,给出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末段的最后两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谁”要重读,“青衫湿”则要轻轻读出,造成一种“余音绕梁”之效,才能读出其中凄凉感伤的意境。三要把握语气,读出诗歌的感情。如第三段是琵琶女“自诉身世”,诉说自己过去的欢乐和现在的不幸,要越读越悲,最后一句“梦啼妆泪红阑干”,要语带哽咽。第四段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句
6、,要读出感慨的语气,语调激动。“我从去年辞帝京”以下六句是铺垫,语气较轻。“其间旦暮闻何物”以下六句是诗人叙述自己的遭遇,气氛凄凉、孤寂,要读出叹惋之情。除诵读外,我还要求学生当堂背诵重点段落,即描写音乐的第二段,背出三个乐段:急切欢快——缓慢凝重——激越雄壮,再一次欣赏诗歌的音韵美、感情美。3只有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读多背古代诗歌,才能深刻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三、多赏多析,让学生的情动起来诗歌是一种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情感是诗歌的生命,诗人描写景、物、人、事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情感,所以我在古
7、诗教学时,重视对古诗思想感情的赏析,让学生的情也跟着动起来。《琵琶行》一诗叙述事件,写景写人全都充满抒彩。“江边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伤感、凄惨的心情。琵琶女“自诉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一节,处处以环境衬托自己的感慨,充分表达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从而凸显“同是天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