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13022
大小:18.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5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之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
2、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教学过程 第一
3、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
4、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5、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
6、、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2。理解:
7、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
8、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