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ID:23209796

大小:6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5

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第1页
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第2页
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第3页
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第4页
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谈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导读:代社会生活经验(被动适应论:教育目的是为了儿童适应现实生活,学校课程必须选择组织有助于实际生活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的教学内容--博比特、查斯特主张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主动适应论-杜威-个人只是积极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时候才称为个人;超越轮-课程就是社会生活经验)~即学科知识8、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第一章:1、课程: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英国斯

2、宾塞2、教学:由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3、课程与教学的的关系:独立模式: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塔纳夫妇)包含模式:分2种情况(一是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二是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大---美国-泰勒)循环模式(两种关系虽相对独立但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塞勒--三个隐喻--课程是楼房设计图纸,教学即具体施工)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161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3、5、确立起西方近代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教学体系的是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提出形式阶段说---“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真正推动课程与教学研究实现现代化转向的是杜威。6、博比特是目标模式首创者其《课程》使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与查特斯启动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活动分析法)1、课程开发:指借助学校教育计划---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2、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将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

4、发的模式--经典或泰勒模式过程模式:英国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关注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课程评价不应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依据实践模式:美国施瓦布--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审议--是实践性课程的基本要求--审议集体是学校。3、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涉及课程目的、内容、评价、结构等)4、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5、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目标导引的;关注真实世界

5、中的表现;强调评价手段的信度和效度;是经验性活动;是典型的团队协作活动。6、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行为主义:加涅与斯金纳(早期: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时,学习就发生了;后期:斯金纳突出强调强化的作用,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种种正确的行为反应并使这些行为受到各种刺激的控制、通过强化可以塑造出教复杂的行为。---自定步调原则。认知主义:教师被视为信息的施与者、教学目的是强调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结构与新旧信息之间的交互去建立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的统一的加工系统和整体性的认知结构--代表模式--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学习层

6、级理论-区分5类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主义: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实在而是在个人的经验世界中主动建构有关世界的知识;强调学习的过程;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1、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时在不同学校的实施情况。2、教育目的: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目标和质量规格。3、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设计者

7、对所设计的课程的总体理解,也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4、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质量规格和标准。5、学习目标:指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之后能够习得的经验以及发生重组之后生长的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6、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美国舒伯特划分四个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坚信课程目标能够并应运用于所有的教育情境,它给出的课程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而不是具体细化的目标--如中国传统教育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是教育宗旨课程目标--局限:缺乏内涵上的清晰

8、界定、科学依据、较大随意性。行为目标取向:以具体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课程目标。-优点:明确具体可观察和测量---缺陷:并非都可预设和有外显行为;破坏了学习的整体性;过于强调目标而忽视了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生成性目标取向:过程性--渊源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强调课程目标的过程性生成性情境性--局限:要求教师拥有相当程度的专业训练经历、教师在工作中倾向于将复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