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迪康联合弥可保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诺迪康联合弥可保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ID:2320705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诺迪康联合弥可保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_第1页
诺迪康联合弥可保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_第2页
诺迪康联合弥可保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_第3页
诺迪康联合弥可保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_第4页
诺迪康联合弥可保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诺迪康联合弥可保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诺迪康联合弥可保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摘要】目的观察诺迪康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诺迪康2粒联合弥可保500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弥可保500毫克,日3次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等的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诺迪康联合弥可保和弥可保均对DPN有治疗作用,诺迪康联合弥可保效果明显优于弥可保,且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诺迪康联合弥可保治疗DPN效果较好。【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

2、病;诺迪康联合弥可保;弥可保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最常见,发病率高达50%-80%,甚至90%[1]。临床症状以对称性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腱反射减退为主要特征。以往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来诊断,缺乏客观量化指标,目前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是DPN受损的直接证据。近年来,我们用诺迪康联合弥可保治疗DPN,并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治疗前后NCV的改善,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间的门诊和住院病人79例

3、,均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而确诊为糖尿病;且伴有以下症状或体征之一:①皮肤感觉异常:症状包括疼痛、麻木、发凉发热感等;体格检查时有痛觉过敏或减退,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②肌无力或肌萎缩,走路不稳,活动受限或踏棉花感;③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④肌电图提示MCV速度减慢;⑤排除中毒、感染等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其中1型糖尿病15人,2型糖尿病64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间临床资料有可比性,治疗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平均(53土9.6)岁,病程5~22年,平均(16

4、士4.5)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平均(52士8.9)岁,病程4~24年,平均(15.6士5.1)年。1.2治疗方法①两组均常规给与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②治疗组给予诺迪康2粒联合弥可保500毫克,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弥可保500毫克,日3次口服;疗程3个月。③于治疗前后3个月分别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并检测NCV等。NCV测量采用丹麦产Keypoint肌电图机,用表面电极和单极电极分别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

5、度(SCV)。室温保持20~28℃,被检查者皮温在28~30℃之间。正中神经的MCV和SCV正常值分别〕45~47m/s,腓总神经的MCV正常值分别为42m/s,腓肠神经的SCV正常值为40m/s。低于上述各值为异常。1.3疗效判定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异常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NCV降低部分提高50%以上;②有效:感觉障碍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正常;NCV降低部分提高49%-20%;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NCV降低部分提高率≤19%。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组间分析用X2检验和t检

6、验。2结果79例患者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1例因资料不全被退出,完成观察的治疗组48例,对照组28例。经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均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的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诺迪康联合弥可保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8%;对照组用弥可保治疗后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明显显著性意义(P<0.05)。诺迪康联合弥可保与弥可保治疗前后NCV变化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见表2。注:﹡表示同种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7、P﹤0.05;⊿表示两种药物治疗后比较P﹤0.05;⊿⊿表示两种药物治疗后比较P﹤0.01。3讨论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一般发生在糖尿病症状之后,但也可以为首发症状,任何周围神经均可受累,临床工作中常见到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并没有神经症状,但行肌电图检查时发现NCV减慢,因此测定NCV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的DPN,提高诊断率[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DPN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由于神经内膜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营养障碍,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的节段性脱髓鞘[4]。DPN的特点为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下肢的症状重于上

8、肢且先于肢出现,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以远端对称性神经病变为多见[3]。神经内膜水肿发生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初期,这一阶段变化大多是可逆的[5],但随着病变的发展出现脱髓鞘,变性和再生,可发展为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