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05131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5
《试谈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谈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基于物联X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于物联X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供应链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顺利开展,供应商和生产商、生产商和分销商需要建立库存联合协调中心,以便对联合库存进行管理。而建立这样一个协调中心,将涉及参与企业的多个管理部门和业务环节,而平衡各部门、各业务环节之间的关系,既耗人力又耗财力;另外,协调中心的管理与监督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这种模型的协作成本较高。 2.2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缺乏[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就必须对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资源进行优化。库存管理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一个环节,原来已有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存在着各种局限性,为了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本文将物联X技术应用于库存管理中,探讨适合供应链发展的最优库存管理模型。 [关键词]物联X;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RFID系统;传感器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21.027 []A[]1673-0194(2013)21-0045-03 1引言 随着物联X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供应链管理将
3、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库存管理仍然是供应链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制约着供应链上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库存管理由原来“单一、静态、分布式”的管理模式正在向“立体、动态、协同”的管理模式转变。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物联X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现代生产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以适应现代生产企业库存管理的更高要求。 以往的库存管理模型都有自己特点及适用范围,但是它们对需求变化较快的行业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为了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就必须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适合市场环境需求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 2已有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
4、存在的理由 目前,供应链库存管理主要有:供应商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制约以及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这4种模型。然而,当进一步对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它们在运作中存在如下理由。 2.1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相互协作水平有限、协调管理成本高 现有的4种模型都存在这个理由。比如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型”中,用户授权供应商对自己的库存进行管理,实现了用户库存信息和销售信息的共享。然而,这种协作只是简单地建立在用户将自己的销售信息实时传输给供应商和对供应商授权的基础上。实际上,对于安全库存的设定和库存补货管理,完全由供应商独立承担。因此,这种
5、方式过于简单,协作水平低。又如,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型”中,为了使企业间的合作顺利开展,供应商和生产商、生产商和分销商需要建立库存联合协调中心,以便对联合库存进行管理。而建立这样一个协调中心,将涉及参与企业的多个管理部门和业务环节,而平衡各部门、各业务环节之间的关系,既耗人力又耗财力;另外,协调中心的管理与监督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这种模型的协作成本较高。 2.2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缺乏有效集成 现代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升供应链竞争力,需要对供应链库存进行全局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供应链管理进行集成。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型研究的是供应商和用户
6、之间的库存优化制约,联合库存管理模型研究的是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库存优化制约,它们都是对供应链库存的局部优化制约,未能实现供应链的集成,未能实现供应链全局优化这一目标。 2.3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发生变化时,其适应能力较差 供应链的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它相应会有所调整。比如,因某节点企业经营不善,退出市场;或者因分工细化,增加新的节点企业等。面对这些情况,供应链节点企业需要重新组合,构建新的供应链。对于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为了保障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长久性和稳定性,必须考虑供应链结构变化后的适应性。 3基于物联X的
7、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 在以上传统4种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物联X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物联X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该模型可以在满足假定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自动补充库存,以确保库存量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又能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3.1模型要解决的主要理由 从根本上说,造成供应链不确定性的理由主要有:第一,需求预测准确性低,包括预测精度、预测时间的长度、预测策略;第二,决策信息的可靠性、透明性、可获性差;第三,决策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决策人心理的影响。 针对以上理由,其解决策略有:首先,建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其次,保持整个链条的“弹性”,如保持
8、安全库存量;再次,保持一定的生产与运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