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

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

ID:23188642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5

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_第1页
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_第2页
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_第3页
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_第4页
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对于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导读:又是最人性化的,因为它有两大功能:养心修身之术和知世悟道之功。只不过他对大众提出了一个门槛的要求—大众必须要先改造自己,而不是去改造中国画,要把自己提升成有文化的、有境界感的、有操守的人,才能进入中国画。中国画对画家有人文要求,要“人”“文”双修。对欣赏者的要求同样也要有“文”。“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余三格没有原则的界限。如果要分的话,每个品种还能分上中下呢!这需要是同时代的人才好比较。画论品评中多有点评,我不研究画史,故对“典型的代表人物”无大兴趣。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

2、“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形而上的认知是历代中国画论提炼出来的共同部分。其中我们所谓的“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如果仅仅把“逸”看作是“文人画”的产物,这认识是狭隘的。“逸”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实在是不屑于那个“象”。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刻,不雕,不期然而然地

3、流露出来。如果是做出来、刻出来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流和做之间的是“神”。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需求。当然它又绝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达至善。人们欣赏它得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逸、神、妙、能”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开的,“神”“妙”“能”里面也往往有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则是更突出了。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逸”,是

4、妙品,有的可称神品。陈老莲是“逸”,八大是“逸”,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我也研究了理由,他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没有出世的人有一颗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而石涛呢,他心里头还是向往着入世,放不下,身在尘外,心在尘中,如此状态,在画上能看出来。观石涛的画,时见才华过人,时见浮烟涨墨,时见清奇脱俗,时见随世俯仰。这是一个矛盾着的石涛。他的画论却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对中国画的本质把握入骨,认识可谓深刻,但“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成为标签,甚至成为肤浅作品找来

5、的依据。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是随着观念来的。这个观念源自古典哲学,宋以后益发确定,成为笔墨内蕴。欧阳修《盘车图》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能够“忘形得意”是很少的,意是大概,但又是精神实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然后他接着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说:“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此难可与俗人论也。”“难可与俗人论”便是理由的实质。中国画的笔

6、墨观念一俟形成,就把自己跟世俗的审美观隔开了,这与文人士大夫的介入有关。在民间画中不这样,从彩罐到青铜器等一些实用美术中也不这样,民间艺术、原始阶段的美术更不这样,虽然它们的艺术成就也极高。而为什么到文人画的时候却强调“不与俗人论”呢?这到底是退步还是进步?我的结论是进步,文人画进入了中国笔墨艺术更本质的状态,它已脱离一般造型规律,有些疏离视觉艺术的常态。“得心应手”不只是熟练的意思,是独有心得,再造自然。“神会”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这便注定内心修养和悟性的至关重要。恽南田《题石谷临九龙山人》云:“心忘方入妙,意到不求工。点拂横斜处,天机在此中。”按照庄子的思想,天机是

7、“绝圣弃智”后的发现。清王昱说“坐破蒲团,静参默悟”方能“天机活泼,迥出尘表”。黄休复云:“夫观画而神会者鲜也,不过视其形似而已。”明代项穆云“苟非达人上智,孰能玄鉴入神”。这样一来,许多人一辈子也进入不了笔墨状态了。中国历代画论说脱出尘表,就是不为大众服务,跟社会品位拉开了距离。然而中国画又是最人性化的,因为它有两大功能:养心修身之术和知世悟道之功。只不过他对大众提出了一个门槛的要求—大众必须要先改造自己,而不是去改造中国画,要把自己提升成有文化的、有境界感的、有操守的人,才能进入中国画。中国画对画家有人文要求,要“人”“文”双修。对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