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8834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对于大学生的逃课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大学生的逃课心理对于大学生的逃课心理导读:出勤率,考评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把考评纳入成绩提高了学生对考评的重视。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对考评的抵触和反感,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目前状况,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这种心理产生的理由,并提出矫正逃课心理的途径。 【关键词】逃课心理归因分析心理分析 1大学生逃课目前状况 目【摘要】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中,都有自己的学生考评方案,以此来督促学生,提高出勤率,考评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把考评纳入成绩提高了学生对考评的重视。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对考评的抵触和反感,本文
2、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目前状况,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这种心理产生的理由,并提出矫正逃课心理的途径。 【关键词】逃课心理归因分析心理分析 1大学生逃课目前状况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逃课现象,据调查,高校专业课平均逃课率在20%,基础课25%,公共选修课50%,并且60%以上大学生有逃课经历。学生逃课也呈一定规律。一般,高年级逃课率高于低年级;男生逃课率高于女生;基础课高于专业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针对学生逃课,高校多用点名制,但也出现一些理由,如有代为答到导致了学生“隐性”逃课现象。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家庭、高校、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高校的管理、教师授课
3、以及学生正常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2逃课现象的归因分析 大学生普遍的逃课现象不是偶然产生的,是由深刻的理由所致。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从事某种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逃课动机的产生有两个条件,即内在条件需要和外在条件诱因。心理学家海德(Heider)和韦纳(Weinter)用关系推论的策略,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逃课的行为的理由归结于外部与内部理由。 2.1外部理由 2.1.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大学的课程体系更新滞后,很多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没有上课的兴趣,乏味、枯燥。
4、 2.1.2学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学校针对逃课现主要是课堂点名,但逃课仍屡禁不止,出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在21世纪新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必须改革和创新,注入机制性的活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有效避开学生逃课。 2.1.3中国大学的“严进宽出”体制弊端。大学严进宽出,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压力,没有危机感,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错误思想。此外,考核方式不合理,考前圈重点、划范围现象突出。在文史类考试中,更有学生复印笔记的考前突击应付。 2.1.4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随着毕业生择业的临近,就业的压力使很
5、多高年级学生无暇顾及正常学习。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校默许学生逃课找工作,大四学生甚至出现“空巢”现象。 2.1.5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高校持续扩招,高校学生规模成倍增长,部分教师对待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不管不问;部分学校的教风、学风不严谨,只要不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对于逃课学生就不予干涉。 2.2内部理由 2.2.1功利性学习心理较强。有些大学生过于浮躁,重眼前视未来,带着功利心对待自己的专业,方便找工作的或以后工作工资高的就认真听,对冷门专业或理工科枯燥的专业就够逃则逃。 2.2.2叛逆心理影响。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
6、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追求个性、自由、不喜欢管束,逃课成了他们一种叛逆的表现。喜欢的课程就认真听,不喜欢的选择逃课。 2.2.4逃课的侥幸心理 所谓侥幸心理,是指偶然地,意外地获得利益,或躲过不幸,引申为人们贪求不止,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的心理活动,如侥幸过关,心存侥幸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是人的本能意识,这种心理反映在人们的各种思维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侥幸心理只是一种潜意识,不足以支配人的行为活动,但是当一个人自控能力不强,这种潜意识得到孕育膨胀以后,就会引发冲动。侥幸心理具有不同的心理类型
7、,根据侥幸心理的特性,我们把这种逃课的侥幸心理分为动机性侥幸和行为性侥幸。 2.2.4.1动机性侥幸 动机性侥幸,是指学生在产生逃课的行为的动机时,怀着一种侥幸逃课成功的心态,属于心理准备阶段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是还未付诸实际逃课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产生逃课行为时,多数是盲目的,对逃课行为的成功没有把握,只想冒险试一试。 2.2.4.2行为性侥幸 所谓行为性侥幸,是指人在产生某种行为时,完全在侥幸心理的指导之下去行动,其行为是盲目的。逃课的侥幸心理是将动机性侥幸心理转化为具体的逃课行为,是行为化了的动机性侥幸。 3矫正逃课心理的途径
8、 3.1改革教育体制是根本。高校应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