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78004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5
《关于儿童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系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儿童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系研究综述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道德和儿童方面的优秀论文文献格式,对正在写有关于儿童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系研究综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免费供学生们阅读下载。钱前摘要:移情是人际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是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情绪唤起的一种情感体验.培养儿童的移情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移情的概念入手,介绍和探讨儿童移情与道德发展的关系研究状况,对儿童的移情培养提出建议.关键词:移情道德发展移情培养1.引言移情是一个人(观察者)观察到另一个人(被观察者)处于一种情绪状态时,产生与观察者相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也是一个人设身处地为
2、他人着想,识别体验他人情绪和情感的心理过程.移情包括两个认知成分和一个情绪成分,两个认知成分是辨认和命名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和采取他人观点的能力.正为移情既包含对他人情绪状态的认知,又包含了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情感,此移情对利他行为、道德归、社会判断都有重要的作用.很多教育者都非常重视移情德育中的作用,移情对道德发展的影响表现以下几方面:移情与道德判断:移情通过激活人头脑中特定的道德准则从而影响道德判断.当他人处于不幸和身心痛苦时,个体也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或者会为不能提供帮助而感到内疚.这些移情情绪会使一个人意识中的与当前问题有关的道德准则更为突显邗活跃,更有能把作为思考道德问题
3、时的重要依据,最终得出相应的道德判断.移情与道德价值观:移情的发展使一个人能注意引发他人情感状态的种线索,使一个人能感受到他人真实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个人状况与其情感的种种联系.这能促使个体形成保护他人、呵护他人和帮助他人的心理倾向,而且移情基础上产生愤怒、内疚、情等情感,促使个体产生不公平感.此,移情强化了个体具有的公平的道德价值取向或者关爱的道德价值取向.移情与道德行为:具有较高道德移情水平的个体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道德敏感性,有较高的观点采择水平和角色承担能力.2.国内外学者对移情发展的研究霍夫曼(1982)年提出了一个移情发展的模型,移情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1:物我不分的移情阶段
4、(01岁),生命的第一年,儿童获得个体永久性概念前,他人的苦恼引发综合的苦恼反应.阶段2:自我中心的移情阶段(12岁),将近1岁末,儿童逐渐学会区分别人与自的痛苦.阶段3:认知的移情阶段(2、3岁开始),随着儿童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不断提高区别自也他人情感的能力.阶段4:超越直接情境的移情阶段(童年晚期以后).管儿童的移情还是有他人的直接苦恼唤醒,但他们被别人唤醒的苦恼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国内学者大多从移情的发展水平来对移情进行研究,有研究表明儿童移情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史晓红,1993).3.移情的功能国外学者对移情功能的探讨和实证研究来自Hoffman对移情和亲社会行为关系
5、的研究及特森的移情一利他主义假说及支持这个假说的一系列实验.Hoffman从移情动机功能和移情的信息功能出发,讨论了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功能.根据观察者对他人忧伤的归,将移情忧伤划分为四种以移情为基础的道德情感,这四种情感样具有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功能.李福芹(1994)认为移情是自我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儿童道德情境中的这种能力是他们履行道德行为的一个必不少的条件.张莉等人(1998)采用自行设计的情况,进行了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实验表明:移情训练班、中班的效果优于大班效果,而榜样训练年龄班的效果差异不明显.4.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系的研究方法国外研本篇
6、关于儿童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系研究综述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优质题目究幼儿移情能力道德行为间的关系时,更多的是用种技术手段测量得到的幼儿移情能力等级(一般而言,国外常用的移情测量指标主要有生理指标、身体指标和语言指标)实际情况中测得的幼儿道德行为等级结合起来分析他们的相关.我国对移情的测量指标研究不多,关于亲社会行为影响素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移情训练,精神奖励、行为练习、模拟练习等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丁芳(2000)通过测验随机选取初中二年级高道德判断与低道德判断被试40人,男女半,然后通过实施移情唤醒操作,提供助人机会来研究道德判断、移情和性别对儿童
7、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道德判断水平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受移情水平的影响比低道德判断水平的儿童明显移情水平较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受道德判断水平的影响比移情水平较低的儿童明显道德判断与移情间的联系是以角色采择作为中介素的女孩移情及亲社会行为表现上明显优于男孩.常宇秋,岑国桢(2003)以6、8、10岁的176名儿童为样本,参照Hoffman关于道德移情的理论观点,运用个别交谈法以道德情境故事为材料探究了儿童的道德移情特点.结果表明: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