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77719
大小:73.2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5
《培养批判思维彰显核心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批判思维彰显核心素养摘要: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批判性思维是衡量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指标,而它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最理想的办法。本文试图从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培养途径谈起,介绍语文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关键词: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具体到语文学科,
2、专家讨论稿中拟定其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包括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意识与态度、培养批判思维彰显核心素养摘要: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批判性思维是衡量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指标,而它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最理想的办法。本文试图从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培养途径谈起,介绍语文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从而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关键词: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具体到语文学科,专家讨论稿中拟定其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包括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
4、表现与创新;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其中不管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还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都需要批判分析的能力。而批判性阅读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被动吸收的阅读只能培养出“人形鹤踏”和“两脚书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见解,“思辨缺席”,不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具有思考力和批判力的公民。基于此,笔者倡导批判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1910年在《我们怎样思考》一书中首次提出批判性思维概念。亚历克?费舍尔和迈克尔?斯克里芬
5、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观察、交流、信息、论证的有技巧的和主动的阐释和评价”[1]。国内外学者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批判性思维体现了把一切置于理性范畴内加以检省和评判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通过理解、质疑、逻辑地考察论据和论证的合理性从而决定应当相信什么或不信什么的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不圃于传统思维定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为此,平时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批判性阅读则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发展途径和实施媒介、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虽然新课程一直主张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6、阅读课堂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多数情况下是被教师牵着走,为了课堂的顺利进展,很多教师死扣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扼杀每一个“节外生枝”的机会,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走,没有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导致课堂缺乏生机,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一切知识都来自疑问”。笔者希望通过批判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质疑文本,养成批判性阅读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因为质疑是认识变得主动、思考走向深入、思维趋于严谨的重要前提,是锻炼表达、凝练思想、碰撞观点、提升认识的重要途径。学会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2]如何质疑,质疑什么,下面就三个方面来
7、谈谈。(一)借“题”发挥标题就好比文章的题眼,从标题中不仅能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大致框架,还能获得更多文本隐含的信息,如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因此,在处理阅读文本时,教师应当巧于借题发挥,利用标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如在教学《听听那冷雨》时,围绕标题设置问题:“听听那冷雨”中的“那”能否换成“这”?请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议论纷纷,有如下见解:1、因为本文创作于1974年的台湾,这时他己经离开大陆25年了,站在此岸此时,追忆彼岸彼时,自然要用“那”。该生结合了创作的背景来解读。2、“那”指远隔海峡的那片遥远古老的大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