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

ID:23177390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5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_第1页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_第2页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_第3页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_第4页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1)三国戏、水浒戏是元杂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有显著位置,不仅数量多,内容也相当广泛。它们都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成书之前,是小说成书的重要材料之一。据统计,在元杂剧中三国故事戏约有50来种,水浒故事戏约有34种,现有剧本流传的:前者21种,后者6种。约占元杂剧现有剧本流传总数的六分之一。这些三国戏,大多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对刘备集团倍加称赞,拥刘贬曹的思想非常鲜明;还出现了《王粲登楼》、《管宁割席》、《七步成章》、《蔡琰还朝》等一些

2、描写文人、才女、术士的风流轶事的剧目。水浒戏则多对梁山事业做出正面肯定:对宋江、李逵等起义英雄作热情歌颂;对梁山起义军的严明纪律及其人民与起义军的血肉联系也作了生动刻画。在元代三国故事、水浒故事杂剧中,塑造了大批英雄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最丰满、最受欢迎、最有影响的当属张飞和李逵了。在现存的21种三国戏和6种水浒戏中,以张飞、李逵为主角的分别为9种、4种。可以说是“一股猛张飞浪”、“一股黑旋飞热”。张飞、李逵的艺术形象数百年来一直受人们的喜爱,原因何在?本文从观众的审美心理上作些探讨。(—)“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

3、剧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诸种因素是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而存在的整体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它不仅要占有空间——演出场地;还要占有一定的时间——演出时间。戏曲既要给人看,又要给人听;既要用视觉去欣赏,又要用听觉来领会。如果说音乐是利用音响再度创造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起伏;如果说建筑和雕塑是用空间展现那富有表现力的实体,表现人的主观情感,人的品格、精神;如果说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唤起人们的表象和想象;如果说绘画是用色彩、线条在平面上竖起另一个世界。那戏曲则正是综合了这一切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表现性和再现性的整体性的统一。在戏曲集体创造

4、过程中,观众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成员。戏曲剧本、排练,只不过是戏曲演出的准备,只是戏曲艺术整个过程的一半;那另一半则是观众参加后,在演出过程中完成的。戏曲剧本创作通过演员的表演并在观众共同欣赏的合作中进行,这才是戏曲艺术。因此说:“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观众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萨赛:《戏剧美学初探》)戏剧理论常有这样的命题:“戏剧是剧场的艺术”,“戏剧的生命在于演出”,“戏剧是由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共同构成的”。这些都在强调一个名字——观众。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演员就演不成一台戏;若没有观众,这台戏又给谁看呢?所以,有人在

5、演,有人在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才构成了戏剧。观众不仅是欣赏者、评议者,而且在一台戏的演出过程中,也是参加艺术创作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观众真正持久的艺术享受是来自对戏曲作品的体验、移情、思考、联想、判断,乃至再创造的整个审美过程。按接受美学理论来认识,观众与戏剧作品相遇后而感受到的东西,才是作品的真正意义所在。从“没有观众便没有戏曲”这个命题出发,观众确实是戏曲的上帝。但只重戏曲对观众依赖,而忽视戏曲对观众的责任,却是一种美学观念的倾斜。须知,戏曲不仅供人欣赏、消遣、娱乐,还要“寓教于乐”,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

6、生重大影响。它能够展现崇高的理想,揭示生活的意义,用正面典型的力量,使观众心向神往。它能歌颂美和伟大的功绩,它也能嘲笑人们的恶习,批评社会弊端,并能解决这些弊病。同时,它还能培养和提高欣赏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的大众。”整个戏曲发展史告诉我们,戏曲选择观众,观众也选择戏曲。笔者认为,人类的文学艺术创作,从古至今,决不是什么超功利的,不抱任何社会目的的活动。在戏曲观众审美心理结构中,往往含有较强的政治功利因素,希望看那些与政治相关,甚或贴紧的题材的剧目,正如俗语所说“听书看戏劝人方”。由于三国戏、水浒

7、戏积极干预了生活。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也好;宽仁厚德,敬贤礼士也好;大讲忠义仁风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其意义在于揭露元代社会政治黑暗,官贪吏虐,奸臣当道,欺压良善等罪行,表彰刘关张及农民起义英雄能够为民除害,为老百姓做一点好事。这些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可以说,三国戏、水浒戏是针对元代社会黑暗现实出发的。由于元蒙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将人分四类,民为十等,再加上一小部分汉族官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代蒙治汉”,以“汉”治汉,使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纠结在一起,阶级矛盾往往交织着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常常遮盖着阶级压迫。随着民族压

8、迫的加剧,阶级压迫也愈加严酷,使当时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元代现实社会,是政治昏暗,吏治腐败,贪赃枉法,残害百姓,草菅人命,冤案如山。仅大德七年(1303)一次就查出冤案5176件,赃官18473人,赃钞45865锭(50两/锭,合二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