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与载体及观众审美心理探索

戏曲与载体及观众审美心理探索

ID:28362520

大小:58.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戏曲与载体及观众审美心理探索_第1页
戏曲与载体及观众审美心理探索_第2页
戏曲与载体及观众审美心理探索_第3页
戏曲与载体及观众审美心理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戏曲与载体及观众审美心理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戏曲与载体及观众审美心理探索王柯军(商丘市豫剧院,河南商丘476000)中图分类号:J61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053-02人们谈戏曲,多侧重于“木体”,如剧木内容、演员表演、美学价值等,不大注意它的“载体”。通常说,戏剧有四个要素:演员、观众、居0场、剧木。如果说“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剧的木体的话,那么这个木体必须通过“观众”的参与方能实现,没有观众的自说自话是无所谓“表演”的。正如物品,只有进入市场,面对顾客的购买,才能称之为商品。在戏剧范畴内,演员与观

2、众谁也离不开谁,两者对立统一,共同构成“戏剧”。除了演员与观众以外,剧场和剧木是戏剧的空间载体和文字载体。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剧场与剧木才渐渐受到重视,上升为戏剧的要素。与此同时,包括道具布景、服饰造型、灯光渲染在内的整个演剧氛围也愈来愈讲究,形成戏剧特有的专业化的“剧场艺术”。有了专业化的剧场和剧木,戏剧才得到升华。然而,中国戏曲没有完全走西方那种“剧场艺术”的道路。即使在可称之为专业化剧场的勾栏、茶楼、会馆、戏园纷纷建立的情况下,在戏曲完全成熟之后,它依然保持着流动演出的传统。特别是民间戏班,常常以小分

3、队演出的方式送戏上门。除了市井勾栏的商业性演如是以外,大量戏曲艺人以个体或家庭挑班的方式,或“赶会”于乡村集市庙会,在广场高台上唱大戏,或出入于贵族和大户人家的宅院,在厅堂院落里唱堂会。每逢民俗节令庆典,红白喜事和冬春农闲时节,便是民间戏班活跃之时。“剧场”载体的不定位,以及流动演出的传统,使中国戏曲能够满足各种层次和各种场地的需要,或文或武,或雅或俗,异彩纷呈。换句话说,剧场载体的不定位和流动演出的传统,造就了中国戏曲“写意”、“虚拟”、“形式美”、“程序化”的艺术语言和美学特征。在长期的实践中,这样的舞

4、台语言已经为中国观众所认同、所熟悉,约定俗成,妇孺能解,而且与生活本身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一一艺术的距离、美学的距离。固定的剧场和流动的戏班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勾栏剧场是千方百计引观众来;流动戏班是游村走乡找观众去。勾栏剧场是相对稳定的观众在选择戏曲;流动戏班是带着有限的剧目寻找观众。其中,专业化的剧场处于核心地位,对戏曲起到了导向作用。如果说勾栏剧场中的艺术竞争促进了戏曲艺术的提高,那么流动戏班送戏上门意味着戏曲的普及。这两个方面是互补的。惟其如此,中国戏曲才上达宫廷,下及黎民,遍及城乡的各个角落,而口渗透各

5、个阶层,成为全民族的“戏曲文化”。尽管总体形态趋同,但是由于地域性的差异、演出场所的差异、观众层次的差异,中国戏曲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品种单一,而是“异彩纷呈”,女恥因地域性方言带来的声腔剧种差异;因演出氛围和观众层次带来的民间戏曲、文人戏曲、剧场戏曲的差异;因观赏趣味不同而带来的文戏与武戏的差异等等。只有称作是中国戏曲的“同宗异流”现象。民间戏曲、文人戏曲、剧场戏曲的交叉融合以及剧场载体的作用,可以在戏曲发展史上找到依据。千百年来,中国戏曲的剧场载体和剧本载体变化不人。它长期出没于广场和厅堂间,在乡镇与都市间

6、徘徊,既具备广场艺术循环,又具备室内艺术特征。剧本则穿插诗词歌赋,大抵采用与古典小说相对应的文体,有文有白,或雅或俗。在同宗异流的发展历程中,它呈现多品种、多标准化的风貌。关于电视戏曲,与其局限于“电视剧”和戏曲联姻的讨论,不如拓宽眼界,从电视功能的角度思考一下与戏曲的“联姻”一一或者说,比较一下电视作为载体与舞台载体的异同,研究一下戏曲走上电视荧屏后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戏曲艺术片一一充分发挥影视艺术的再创造功能,使戏曲艺术在影视屏幕上焕发新的光彩。由于不同剧种、不同剧目“唱念做打”的艺术表现形式和“

7、程式化”程度不尽相同,所以此类作品应该因“戏”而异,在尊重戏曲艺术神韵的前提下,以影视手段“锦上添花”。女口: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一场,配以诗情画意的荷塘、并蒂莲、鸳鸯。强调影视画面的形式感、装饰美。显然,戏曲进入电视、电视载体后,业已改变单一的舞台表演形态,呈现出多元的趋势。又由于媒体的传播,戏曲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普及和弘扬。电视戏曲的创作余地很大,不拘于戏曲电视剧一途。多种形态的探索,多种风格的追求,恰恰可以满足多层次、多品味观众的需求。给演员以灵活的表演空间,给观众以更大的选择余地,

8、给评论家和学者以更多的研究领域,从而为戏曲艺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传统戏曲孕育、发展、成熟过程中,构成了戏曲观众审美心理中以善美合一为主导的稳定的定势,且具有极强的传承性。戏曲观众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定势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着变化。在经济因素的介入下,讲究表层感官享受和内在文化品位相结合的审美风尚逐渐形成主流,因此,精致典雅的舞台风范和全面细致地宣传策划,是当下戏曲在都市生存的一种必然选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