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72758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胎膜早破对围生期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胎膜早破对围生期的影响:魏莉丛,卢玉莲,张风格,李兰芬【关键词】,胎膜早破;围生期;难产;剖宫产【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围生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10例胎膜早破产妇从病因学、分娩方式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9.6%。孕28~36+6周时,感染是引起胎膜早破的首要原因,而在≥37周的孕妇中,头盆不称是引起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胎膜早破也是引起宫内感染和难产的主要原因。结论胎膜早破为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要重视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的正确处理。 【关键词】胎膜早破;围生期;难产;剖宫产 Effectsofprematureruptu
2、reofmembranesonperinatalhealth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sof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ROM)onperinatalhealth.Methods310patientsostimportantroleduring28~36+6pregnantainreasonofPROMoreattentiontoPROMindifferentgestationalage,includingthecorrectapplicationofoxytocin,steroidsan
3、dantibiotics,andtheappropriateselectionofthetimeandtheingpregnance.Thetreatmentschemeshouldbemadeaccordingtothepatients’pregnantodifiedtofitdifferentpatients. 【Keyatureruptureofmembrane;perinatal;dystocia;caesareanbirth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PROM)是指胎膜破裂发生于产程正式开始前,为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以
4、宫内感染、早产和胎儿宫内窘迫关系密切。本文对310例胎膜早破进行分析,以探讨PROM及分娩有关对围生期的影响,以及不同孕周PROM的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5月在我院分娩共3234例,其中非羊膜穿刺所致胎膜早破310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9.6%。其中妊娠28~36+6周53例(17.1%),≥37周257例(82.9%);平均年龄(27.4±5.3)岁;初产妇295例(95.2%),经产妇15例(4.8%);单胎293例,双胎17例。 1.2胎膜早破的诊断标准及入院后处理 临产前孕妇自觉阴道多量流液,石蕊试纸示阴道p
5、H值≥7.0,阴道液涂片检查找到羊水中有形成分作为胎膜早破的诊断标准。入院后予抬高臀部,详细了解破膜诱因、胎头衔接情况,行B超检查了解羊水情况,破膜超过12h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胎膜早破的原因 本资料分析了统计孕周<37周和≥37周胎膜早破的原因,结果显示妊娠≥37周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为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儿头高浮等导致的羊膜腔压力不均匀,妊娠<37周胎膜早破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流产、引产史。见表1。表1胎膜早破的原因(略) 2.2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 310例胎膜早破患者阴道
6、分娩158例(51.0%),剖宫产152例(49.0%)。见表2。表2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比较例(略) 2.3胎膜早破与母婴并发症 310例胎膜早破患者中有6例发现有感染征象,1例发生于孕37周之后。破膜最短者23h,最长106h,平均52.4h,破膜时间越长,感染的危险越高,保胎时间超过48h感染明显高于保胎时间低于48h者(χ2=2.19,P<0.01)。其中28~36+6的53例中有39例行保胎治疗,保胎时间与孕产妇感染情况见表3。不同孕周围产儿情况见表4。表3保胎时间与孕产妇感染情况例(略)表4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围产儿情况比较例(略) 3讨论 3.
7、1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往往潜在难产因素,易发生羊膜腔内感染。本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9.58%与文献报道相似[1]。 3.2胎膜早破的原因 通常认为胎膜早破与胎膜本身病变、感染、宫腔内压力增加、胎位异常、宫颈关闭不全等有关。本资料显示孕28~36+6周胎膜早破原因感染占首位(23例占43.40%),人们早已发现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感染与胎膜早破互为因果。以往报道与胎膜早破有关的病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解脲支原体(UU)、砂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弓形虫、淋球菌及某些厌氧菌等[2]。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