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

“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

ID:23157542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_第1页
“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_第2页
“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_第3页
“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_第4页
“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本文就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质疑”;新课程;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244-02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一个人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才智和提出问题的胆略。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2、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下面就笔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点认识和做法提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索,留给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感悟空间  在以往教学时,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依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满堂灌,生怕讲不完,一上课教师就声嘶力竭,嗓子常常讲哑了,将知识重复来重复去,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事实是,我们教师常常会遇到一种尴尬的场面:反复讲授过的问题,学生在考试中仍然“屡错不改”。赞可夫认为:“6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

3、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识,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去概括,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探究、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的能力。这样做,既为教师的喉咙找到了“良药”,又使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气化和液化》时,我首先创设情境。把空塑料袋里滴入一定量的酒精,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质疑。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最后让学生从实验中得

4、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质疑、合作探究、体会、感悟的过程,加深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师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中进步  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来回答。再看我们的学生,一个个皱着眉,低着头,极不情愿地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这将会极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对他们说:“综观科学史,大凡有建树的人,都具有‘健全的怀疑精神’或者‘刨根究底的好奇心’,敢于并善于对传统的知识、流行的观念质疑

5、,这往往是他们走向科学殿堂的第一步。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6学生时常受到鼓舞,经常提出一些有趣且令人回味的小问题。例如,在学完《声现象》后,有的同学就提了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吗?  2.月球上没有空气,交谈时必须用无线电话,我们知道:固体可以传声,且传播速度比气体快得多,那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用一木棍互相抵在对方嘴边不就可以不用无线电话了吗?  3.超声波虽然频率很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但它却有很强的能量,医学上利用它可以振碎人体内的结石,为什么没

6、把我们的鼓膜震破?  尽管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有的甚至“多此一问”,但是同学们在提出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而创造的起点在于质疑,如果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新的见解。如果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的讲解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  三、走进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知识  物理来源于生产、生活,并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如果能创设好情景使学生体会到这

7、点,将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我模仿“气功”大师,通过憋气、运气、跺脚、伸腰等一连串优美而夸张的动作,将一只手插入半盆水中,然后大喊一声,将脸盆用一只手吸了起来。6  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师用什么办法能把半脸盆水提起来。此时便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等老师把手伸出,原来手中有一塑料吸盘,这种吸盘可以贴在镜子或墙壁上,可用来挂衣物等,用手将吸盘内空气挤出后,利用大气压,便可把脸盆吸了上来。从而顺利引出了《大气压强》,并揭穿了生活中的“空手取物”伪科学表演。  在学习《电功率》时,我将“220V,60W”和“220V,

8、40W”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