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52743
大小:302.0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4
《届高三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和人口的合理空量一、选择题下面为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图(图1)”和“劳动力迁移图(图2)”。读图回答1~2题。1.若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的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乙丁甲丙B.乙甲丁丙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解析:本题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因四个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所得的差值越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就越高。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的排序为乙丁甲丙。答案:A2.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
2、的是( )A.甲城B.乙城C.丙城D.丁城解析: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特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业机会就越多,迁入的人口就越多。可以看出,丁城迁入的人口最多,因而丁城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答案:D读图,完成3~4题。我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3.我国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B.四川、湖北、福建C.广东、浙江、江苏D.福建、江苏、浙江解析:读图可知,我国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广东、浙江、江苏。答案:C4.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因素B.文化
3、因素C.政策因素D.经济因素解析:新疆的石油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这种因素属于经济因素。答案:D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北京,北京的社会问题已越来越显现出来。据此回答5~6题。5.人口专家估计,到2020年北京市的宜居人口大约是1800万。作出该预测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A.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B.可提供水资源的总量C.城市就业岗位需求量D.人均生态空间的大小解析:人既是生产者(就业),又是消费者,人要有较好的生存条件,就必须保证必需的水资源、生态空间、就业岗位等。答案:A6.北京市1
4、990年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该市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0.1%(较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0年进入老龄化),预计到2025年时该比重将达到30%。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引起的是( )A.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B.就业压力加大C.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D.劳动力资源缺乏解析: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使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劳动力资源缺乏、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答案:B(2010·天津模拟)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7.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B.acdC.abdD.
5、bcd解析:读图可知,a城市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明显较大;b城市年轻人口所占比重明显较大;d城市男女性别严重不对称。由此推测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bd。答案:C8.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B.bC.cD.d解析:读图可知,b城市年轻人口所占比重明显较大,且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城市有著名的大学,吸引了世界或本国的青年至此求学,由此可以推测出文化教育在该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答案:B(2010·德州质检)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
6、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解析:(1)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数量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为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答案:D10.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解析:不同年龄段中,青壮年迁入多的地区,由于婚姻使新生儿比重大,故甲和乙相关明显。答案:A(2010·浙江绍兴一中期末)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
7、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1~12题。1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1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
8、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是以经济因素为主。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答案:11.A 12.C(2010·山东日照)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