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于医改为何“药到病不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医改为何“药到病不除”对于医改为何“药到病不除”导读:去年,医改大刀阔斧:15%的药品加价上限规定给消费者带来了曙光,同时,基本药物目录的推出也让消费者欣喜不已。新医改一年以来,进展速度如何?成效如何?药价是否下降了?带着这些疑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走访了相关药品市场,并采访了专家来共同见证改革一年后的成果。 难抑高价药 家住北京市的王先生因为有高血压,于近日到北京市某医院看病,医生配给他的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江苏盐城一家制药公司生产,每盒价格为38.69元。但是,在当地的药店,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剂量的同名药品每盒价格为18.8元。医院价格高出105%。 同一盒药
2、的市场价格相差105%已经很不合理,但更为离谱的药价还在后头。在湖南省长沙市湘雅二医院一瓶芦笋片出厂价15.5元,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后,到了患者手中已经变成标价213元的药品,价格翻了14倍,利润高达1300%。这是央视近日《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节目的报道内容。 按照我国医疗价格的相关政策规定,医院购进每一种药可以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但是根据央视调查显示: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中,芦笋片的指导价是136元,该医院实际上的加价率达56%,远超国家规定的15%。 相似的例子还有药品“恩丹西酮”,有国家正式批号的恩丹西酮原料药,每公斤的市
3、场价为6万元,可以分装12万5000支、8毫克的针剂,平均每支的原料成本不足一元,加上包装及工资、管理等费用,成本也不到4元,而在医院的零售价却是每支80到90元,如果以出厂价为基准计算,这个药的利润率高达2000%左右。 “这种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这也是国家出台政策的原意,就是要整顿目前这种‘以药养医’的现象。”安邦咨询分析师边晨光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欲抑高价药 截止到今天,离新医改已经一年有余。 2009年4月6日,孕育近3年的新医改转入施行阶段。谈起 医改政策,边晨光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也
4、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所在。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公立医院,集各种矛盾和理由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2009年8月,卫生部等9部门于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为公众获得公平的药价提供了通道。 今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对外公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同时宣布,16个城市入选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这个目录的出台主要就是推掉长期以来的‘以药养医’的现象。”边晨光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5、。 而实事上,把高价药作为最重要收入的“以药养医”的现象屡禁不绝,让消费者吃不消。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药品收入是公立医院最主要的收入之一,几乎与医疗服务收入相等。2007年,所有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高达2000多亿元,整个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达24.3%,实现利润总额增长幅度56%;2008年末,医药行业总体收入较上年比偏低,但是销售增长和利润总额增长也双双达到医改为何“药到病不除”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整理提供,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28%,分别是28.1%、28.3%。 5月28日,指出,已经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要重点抓好的5项任务,为推动医改重
6、新助力。 改革有难度 新医改到今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进展如何,是否有成效是关注的焦点。 16城市的试点名单早就公布,但到目前为止,只有镇江、芜湖和鞍山3个城市启动了试点工作。宝鸡、七台河、深圳等城市对改革资金需求进行了前期测算,研究落实试点补助经费和工作经费。 “大多城市没有实质性进展。”一位试点城市卫生局的负责人说。 取消药品加成、医药分开的推行,使得医院依靠药品收入来维持运转和发展的运营模式面对改革。削减了占到公立医院收入一半以上的药品收入之后,国家足额的财政补偿机制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公立医院势必陷于运转艰难之中。 “如果国家补贴的话,是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出这笔补偿
7、?”边晨光指出理由所在。他分析说,作为医院,如果实行改革,那么势必少了重要的收入,但是目前我国医院还处于一个“伪市场化”阶段,医院想要更好的存活,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策略。 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因为涉及到财政收支减少,所以也存在动力不足的理由。 理由还不仅仅只有这一个。除开政策的执行过程有困难外,医院方的“策略”也让人无可奈何。 新医改实施一年后,一份中国社科院调研报告显示,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不但很难实现降低药品价格的政策意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