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ID:23145982

大小:428.26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11-04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刘强•2012-04-2609:38:09來源:《教育理论与实践•A理论版》2012年第01期摘要:通过构建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和线性(Linear)回归方程,对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毕业发展方向、学生在校期间设定的目标、目前学校的教学情况、课余生活以及学习行为、学校开设的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与辅导员的沟通、同辈沟通和家庭背景。政府部门和学校可据此制定相关政策和有效措施,提高学

2、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感谢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贝会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项目提供的数据支持!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以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乂重申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策。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为贯彻好这一国策,其中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上,即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主要

3、从“创新”的概念入手,基于国内外相关研宂,具体阐释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并引入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一概念界定围绕“创新”这一概念产生了两个主要的学术派别:经济学派和心理学派。在经济学派中,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引入了“创新”(innovation)这一概念〔1),并区分了创新(innovation)、创造(creation)和发明(invention)等概念。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创新”的概念被进一步量化为外生的技术(technology)更替,“创新”是突破增长极限的唯一手

4、段。罗默模型将“创新”定义为中间产品不断涌现的过程〔2)。阿罗模型则着眼于“干中学”(learningbydoing),员工在本职岗位上的技能创新和实践创新,可以改善工作效率,并对在生产中合作的员工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使得报酬递增成为可能〔3)。心理学派侧重对“创新能力”(creativity)的研究。哈佛大学教授T.M.Amabile指出,传统的“创造力”研究集中在创造性过程(creativeprocess)〔4)。Wertheimer基于格式塔心理学,提出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对问题重、6:及其内在联系的把握〔5)。Ko

5、estler认为将没有关联的两个“思维方阵”(matricesofthoughts)相联系可以产生新的洞见或发明〔6)。J.P.Guilford则认为“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人群所共有的标志性能力〔7)。该研究使得学界的注意力从“创新”的过程转向了创造者的人格特征(creativepersonality)。此后,“创新能力”的概念进一步演化,创新性产品(creativeproduct)的特征成为定义“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Amabile指出,产品是否有创新性,一是看对于要解决的任务而言它是否是新的(novel)、有用的(useful

6、)、合理的(approptiate,correct)、有价值的(valuable);二是待处理的任务应当是启发性的(heuristic)而非算法性的(algorithmic),即该任务无法通过按部就班的程序解决,必须创新性地解决〔4)。经济学派侧重考虑“创新”的经济性,而心理学派则从创新过程、创新者人格、创新性产出特征等角度研宂“创新”活动区别于一般活动的特征。综合双方的观点,笔者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工作中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相对应的创造性产出,依赖其在学习期间创新型人格的养成和对创新性方法的应用,包括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批判性

7、思维、发散思维等能力。二、研宄问题和分析框架由于目前很少有关学生创新能力的定量研究,因此木研究主要针对在校生,旨在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由思维风格、行为特征、个性特征及知识构建四个维度构成,家庭背景、学3行为、大学0标、教学评价、课余活动、同辈及辅导员沟通、发展意愿、目前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结果,期望有关部门能够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的大小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学生创新能力研究理论模型木研究采用多元经济计量方法,把可能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

8、素引入方程,从而发现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木研究的创新能力模型选用线性冋归模型,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分。本研究使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各个因素与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分析模型可以表达为方程:Creativityi=u0+ul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