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

ID:23131403

大小:69.1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4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_第1页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_第2页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_第3页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_第4页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宄论文摘要:就传统道德而言,其现代价值不但是其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基础,也是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条件,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启示,进而提出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的实现路径。论文关键词:传统道德;道德教育;现代转换现代道德应既是民族传统的,又是时代的,是继承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面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标志的中国现代化,我们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虽然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毕竟从总体上落后于时代,有其不合时宜的内容。对待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2、原则和方法深入历史,进行全面的现代性转换,才能克服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内在不足,发扬民族道德教育的长处,进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现代化。一、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就传统道德而言,其现代价值不但是其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基础,也是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条件,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证明,对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分析,民族性的道德传统又是在不断发展的,只有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更新,才能逐步建立当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第一,传统道德的整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历来强调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的爱国精神,要求维护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从《左传》提出的“临患

3、不忘国”,贾谊的《治安策》提出的“国耳忘家,公耳忘秘’,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到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表明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都表明了强烈的为国家、为人民、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显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正是这种道德的整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为振兴中华而奋勇拼搏。第二,仁爱向善的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仁”是四德五常之首,是百善之源,全德之称。孔子最早提倡‘仁”,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主张对人要有爱心,要有尊重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仁为核心的中国传统道

4、德,主张人对人的承认及肯定,通过爱人而达到社会的和谐统一,避免对立与对抗。依据这一原则,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和为贵”的精神。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保持中道,是儒家一贯坚持的原则。儒家的中心概念之一,其功能就在于维系正常人际关系,使人们的行为有据可依,有道可循,人人“克己复礼”,才能达到和谐大同。总之,儒家的整个理论体系都是以实现和谐为目标的,个体内部和谐,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和谐,是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这些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第四,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的精神。中华民族

5、素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几千年来,勤劳节俭早己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美德。孔子曾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提出批评,但同时他又赞赏那种‘饯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节俭也是传统美德之一。‘锥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以生动形象的语句展现了中国人民勤俭的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诫”、‘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苟子•修身》中提到了‘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说明“诚’是人的最高境界。《礼记•中庸》提到,‘‘诚者,大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孔圣人在《论语•学而》也讲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北宋张载的《正蒙•中正》中提出“诚善于心之谓信”,意谓格守善德

6、即为信。诚信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品质,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传统学者的极大关注。第五,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是从古至今的高尚民族精神。它要求人们自强不息,同时也勉励人们发愤图强。《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这可以看出,传统的道德要求做人要刚健有为,奋发图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迷失志向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物质条件也得大幅以改善,但同时传统道德的缺失也也造成一些青少年懒惰、自私、不思进取等,这是值得我们警醒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仍需大力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

7、中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道德规范,培养年轻一代独立自主、健康高尚的理想人格第六,“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原则,其核心是关于物我关系,即人和自然的关系北宋哲学家张载在中国文化中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合”的命题,他认为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都由气所构成,有着共同的本性。在今天,洪涝灾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了我们的生活,己经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实现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一种新的“天人合一”,也就是说,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要对全球和子孙后代负责,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