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滑坡工程地质调绘说明

军功滑坡工程地质调绘说明

ID:23122278

大小:5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4

军功滑坡工程地质调绘说明_第1页
军功滑坡工程地质调绘说明_第2页
军功滑坡工程地质调绘说明_第3页
军功滑坡工程地质调绘说明_第4页
军功滑坡工程地质调绘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军功滑坡工程地质调绘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军功滑坡工程地质调绘说明一、工程概况军功滑坡位于军功乡东山,北东距西宁市约356Km,距果洛州(玛沁县)约65Km,交通方便。线路设计里程桩号为DK353+300~DK355+026段,全长约1726m。于2007年5月4日至2007年5月15日进行了外业调绘工作,历时12天。按调绘要求,本次工作采用地形图为比例尺1:2000,地质测绘面积约1.0Km2。通过地质调绘大致查明了设计线路地段的滑坡体规模、形态、成因及其危害性等,并提出了对滑坡体进行下一步勘查的意见。二、自然地理概况调绘区属中高山区,东西长1400m,南北宽1294m,面积约1.0km2。东侧地势自

2、东向西由陡变缓,呈向北西西倾斜的单面坡,区内山高谷深,地形切割强烈。地形坡度5~28°,滑坡台阶地段3~10°,北东侧基岩分布的陡峭山崖、山坡部位,坡度多在20~70°。区内海拔3073.5~3174.5m,相对高差约100m。西北部为黄河谷地,地形平坦,坡度多在2~10º。调绘区内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多风、寒冷,缺氧。地区最低气温-33℃,最高气温28℃,年平均气温约5.5℃,日温差一般在16℃左右。出现负温时间为10月至翌年4月,期间地面冻结,翌年4月中旬开始解冻。年平均降水量300~350mm,多集中于7~9月间。每年3~5月为风季,风力一

3、般1~5级,最大风速28m/s。气候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接。多雪暴和冰雹,并伴生出雪灾、滑坡等自然灾害。区内黄河由东向西流过,黄河宽度225m,年泾流量达225亿m3。........军功滑坡(JG1)西侧塔尔隆沟内有一自南向北贯穿全区的常年性支流,该支流流域面积较小,水量随大气降水而变化很大,河面宽约3~5m,水深约0.30~0.50m,每年6~9月汛期暴雨时流量增大,冬季完全冻结。军功滑坡(JG1)南东侧乃木多沟内也有一自南向北东贯穿全区的常年性支流,流域面积较小,水量随大气降水而变化,河面宽约2~3m,水深约0.10~0.30m,每年6~9月汛期暴雨时流量增大,

4、冬季完全冻结。调绘区内植被稀少,常见植物以芨芨草、沙刺为主。植被覆盖率20~30%,生态环境较差。调绘区及周边地区均为牧业区,牲畜主要为牦牛、山羊、细毛羊等。黄河西岸种植有少量的青稞、土豆等农作物。军功及拉家镇人口相对密集,主要为藏族,少量汉、回等民族,劳动力缺乏。军功及拉家镇有高压动力线相通,电力充足。但区内无工矿企业,建设及生活物资均需从西宁市等地调运。三、区域地质条件(一)地层线路区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下统下岩组(T1a)、新生界第三系上统(N2)及第四系(Q)等。其中以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出露最广(详见军功滑坡外围地质图,青海省果洛州军功滑坡工程地质图

5、)。按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三叠系下统下岩组(T1a):........分布于区域北西及东南角,为一套浅变质的砂泥质岩系。岩性为灰~灰绿色薄~中厚层千枚状板岩,夹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硬砂岩、粉砂岩及细砾岩。千枚状板岩由粘土矿物及绢云母组成,呈鳞片状变晶结构,薄层板状构造,岩体较破碎,厚度6500m。与上覆地层呈断层接触。2、上第三系(N):主要分布于黄河两岸,根据岩性可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两者呈整合接触,与三叠系呈断层接触。⑴、下岩组(N21):岩性为褐红色~桔红色泥岩加少量粉砂岩夹砂岩,泥质结构,以粘粒为主,次为粉粒,含砂质及少量石膏。厚度大于1167.17m。⑵、上

6、岩组(N22):紫红~灰褐色砂砾岩夹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砾状结构,角砾状、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砂岩、板岩、砾岩。厚度大于812.70m。3、第四系(Q)区内广泛发育,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局部有少量更新统。沉积物类型最多、岩性最复杂。分述如下:⑴、中更新统(Q2al+pl):出露于宁秀西南盆缘山前地带,出露范围不广,为灰红色冰水砂砾层。厚度大于1167.17m。⑵、上更新统(Q3al+pl):主要分布于宁秀西、黄河两岸阶地,出露范围不广,为灰~灰黄色冲~洪积相砂砾层。宁秀东北一带有少量风积砂层(Q3eol),河北乡东、西及军功~拉家黄河两岸分布有黄土,呈土黄色,地表可见落

7、水洞、碟状黄土漏斗及垂直节理,可见厚度6~30m不等,黄土分布区常发育黄土滑坡。厚度大于1167.17m。........⑶、全新统(Q4):区内广泛分布,岩性最复杂。主要有:冲积、洪积砂砾、碎石层(Q4al+pl);崩塌堆积(Q4c)、老滑坡堆积(Q41del)、新近滑坡堆积(Q42del)等岩堆、岩块和碎石土、粘土等。(二)地质构造与地震1、区域构造背景区域大地构造属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之西秦岭印支褶皱带西段。总体构造线呈东西向展布,又由于受到周边各相邻大地构造单元的推挤和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局部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以中生代、新生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