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16761
大小:49.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燕秭竹:部编本八年级古诗文阅读教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部编本八年级古诗文阅读教案(一)²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老子》六十三章:轻诺必必:必然,一定。寡信。《逸周书·大戒》:无转其信,转:指心意改变。《诗经·齐风·南山》:“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虽危不动,虽危不动:即使遇到危难也不动摇。贞信以昭,贞信以昭:正直诚信的名声在外。贞,端方正直;坚定,有节操。昭,本义为光明,这里用作动词,显扬,显示。其乃得人。《墨子·修身》: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果:果然,果真,这里指一定办到。《礼记·儒行》:儒有不宝金玉,宝: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宝。而忠信以为宝。刘向《说苑·谈丛》:人倍信则名不达。倍:通“背”,违背
2、。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扩展阅读:《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贞:这里指固守正道。谅:这里指为了信用而不顾是非。《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墨子·修身》: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dǔ)笃:忠实,一心一意。,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游:交往。。本不固者,末必几(jī)几:危险。。雄雄:强有力,杰出。而不修者,其后必惰(duò)惰:懒惰,懈怠。。原原:水的源头。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耗:损害
3、。。名不徒徒:空。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遂:成就。6,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反之身者也:要反过来向自身寻求。。商鞅立木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战国中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公孙氏,全名公孙鞅。他原本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因此下文称他为卫鞅。后来他辅佐秦孝公,因功受赐商君之号,封于商地,人们又称他为商君或商鞅。一般认为,传世法家著作《商君书》是商鞅及其后学所作。【西汉】司马迁(前145年-?):《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具:准备好。未布,布:公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已乃:不久,旋即。国都:秦国的都城。市:市场。募
4、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怪:惊异,觉得奇怪。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jī)年期年:一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法:依法惩处。太子,君嗣(sì)也,嗣:君位继承人,一般是帝王或诸侯的嫡长子。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qíng)黥:又叫墨,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yuè),说:通“悦”,高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 jǐ )人足。家
5、给人足: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乡邑:乡村与城镇。邑,诸侯国,或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这里指城市。6《商鞅立木》扩展阅读:吴起立信(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吴起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人,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擅长用兵,曾在鲁国做将军,后又事奉魏文侯,文侯用他做西河守。武侯即位后,听信谗言,吴起逃往楚国,楚悼王用他主持国政,威震诸侯。楚悼王死后,宗室大臣攻杀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为(wéi)魏武侯魏武侯:名击,战国时魏国君主,在位十六年。他的儿子就
6、是著名的魏惠王。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亭:即亭候,在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去:除掉。,则甚害田者害田者:危害魏国境内边民的耕作。;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征甲兵:征发军队。战国时主要实行郡县征兵制,郡守和县令有权征集调用本郡县适龄男子入伍,并率领他们出征。农民无事则耕种,遇到战事则出征。。于是乃倚倚:使靠在。一车辕车辕:先秦马车以单辕为主,称为辀(zhōu),用一根粗壮的长木制成,后部采用榫卯结构与轴和舆(车箱)连接。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徙:使迁移,搬动。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上等的。、上宅。”人莫之徙莫之徙:即“莫徙之”,没有谁去
7、搬那个车辕。之:它,指代车辕。也,及有徙之者,还(xuán)还:通“旋”,迅速,立即。赐之如令。俄俄:不久,一会儿。又置一石赤菽(shū)赤菽:赤豆,即红小豆。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且:将要。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仕:使做官,任命。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趋:奔赴。之。于是攻亭,一朝(zhāo)一朝:一个早晨。而拔拔:攻克。之。6²第9课三峡(《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北魏】郦道元(约470-527)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