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03753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城市转型视角下的生态新城建设研究——以林甸县四合新市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转型视角下的生态新城建设研究__以林甸县四合新市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近年来,我囯城镇化在高速发展的过程屮人与自然关系口趋紧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屮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屮,走集约、锊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本文以四合新市镇规划设计为例,从三大方面提出生态新城建设指标体系,以期为其它新城建设提供借鉴参考。【关键词】生态新城;四合新市镇;指标体系1.引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屮表示,
2、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屮村,引导约1亿人在屮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因此,部分小城镇成为丫吸纳人门的良好空间载体。然而,某些小城镇不顾自身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发展实际,盲目的扩人建设用地的规模,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四合新市镇的总体城市设计编制过程屮,对新市镇的原址进行了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容量的分析,其现状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城镇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了重新选址。同时由于新址的独特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其城市职能也将发生转变,
3、规划针对这种职能转变城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新城建设策略2.项目概况2.1项目背景四合新市镇是在原有四合乡发展棊础上,迁并周边村庄,重新选址而建设。同时由于其临近屮国温泉之乡林甸县,并在此地已探明温泉资源,因此当地政府提出了建设北方温泉之乡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四合新市镇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2.2基本概况原址位于林甸县北12公里处,林四路、明龙路贯穿南北,辖11个行政村,58个自然屯,总人口24568人,耕地243130亩,草原80000亩,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3特征解读2.3.1区
4、位特征新址位于大庆温泉度假区与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园的交汇处,自然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生态城镇力强,同吋根据黑龙江省村镇体系规划,新址位于G015重点发展轴线之上,开发潜力巨大。2.3.2资源特征四合新市镇位于大庆温泉旅游度假圈内,有开发旅游产业的优势基础,其境内有丰富的地热田,水质良好,具奋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冋吋双阳河的大面积水域和湿地沼泽也可作为景观吸引点,开发潜力巨大。1.生态新城0标体系构建从新城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其发展阶段与资源环境特点出发,参照国内外生态城镇的建设标准,吸取成功经验,从合理布局、生态
5、健康、资源节约三个大的方面选择具体指标,构建生态新城建设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参照下表。3.1生态新城指标体系的定义生态新城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要解决生态城市规划中如何进行量化的具体可操作性问题,即控制、限定、引导生态城市规划落实与运用。生态城市控制性指标体系按职能划分,由评价职能、控制职能和管理职能三部分组成3.2生态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控制性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生态城市由概念落实到实施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标范围的界定,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不能包罗万象,主要看是否促进
6、了减碳和固碳这一0标,尽量使指标体系简化;二是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指标必须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进行控制和操作。3.3指标体系的确定从新城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其发展阶段与资源环境特点出发,参照国内外生态城镇的建设标准,吸取成功经验,从合理布局、生态健康、资源节约三个大的方面选择具体指标,构建生态新城建设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参照下表。1.规划实施策略4.1城市功能的混合开发在本案规划中,对原有的自然水系给予了改造,并围绕水体营造城镇的生活与旅游服务核心。并与城市的生态绿道相互交融,将水体景观延伸到苏它生活组
7、团。并将部分公共服务功能与各个组闭相互融合,实现居住与工作的平衡,因此减少了出行距离,减少因大量交通出行而产生的碳排放。4.2绿色高效的交通系统干路红线宽度除省级公路明龙路45米外,其余道路均为24-36米,支路红线宽度为16米,规划社会停车场6处,附属停车场8处。镇区整体道路结构为环状+放射网+网状的结构,同时强调一个较高道路网密度的模式,促进步行出行。4.3合理引导开发强度镇区总体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以下,核心区中心景观外围的公共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以下,居住建筑控制在18米以下,田园风貌区控制在15米以下,温泉旅
8、游风貌区处入U景观及行政办公建筑控制在20米以下外,其余建筑控制在10米以下。4.4蓝绿交融的景观系统镇区的景观系统呈现“一心统领、一水穿城、五轴放射、多点均衡”的格局。中心绿地核心和穿城而过的双阳河水系形成滨水绿色基底,五条景观人道构建绿色廊道脉络,K它绿化均匀的分布在各组团内部。在驳岸设计中根据滨水功能和岸线条件,采取挑台、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