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9418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探究温州经济的文化基因-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温州经济的文化基因
2、第1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经济竞争力背后的支撑力之一是文化。浙江之所以成为经济大省,与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温州经济发展模式是浙江经济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温州的地域文化还有没有以往的影响和作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在温州采访,有个寓言故事颇耐人寻味:一个外星人来到中国,在上海,他立即被圈起来进行展览,从中收取不菲的门票收入;在广东,他马上被人解剖了,分析他能不能食用、有没有营养;而在温州,他则竞相被人邀请去吃饭,然后问:“你们那里什么东西最好卖?”这个故事反映了温州人的特性:不放过任何机会。他们的这
3、种商业头脑,就来自这里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温州土地资源十分匮乏,人均耕地不足3分,史书记叙说:“温居涂泥之卤,土薄难植,民勤于力而以力胜。”在传统的“农本”社会中,这里的土地养活不了这一方人,需要到温州以外的地方去获取资源。因此,温州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善于捕捉各种商业机会,勇于外出经营谋生。据史载,北宋中期,温州人口总数已有12万多户。到了南宋,大量北方移民的迁入,使这里的土地资源更加缺少,许多人必须在土地以外求得生存和发展。于是,这里出现了全国最早的个体工商户:机户。这是宋代纺织业中的小型作坊或机织家庭的专称。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并出卖纺织品。一方水土孕育一方
4、文化。生存环境迫使温州人必须突破“重本(农)轻末(商)”的传统观念,离土离乡,从事工商业。于是,瓯越之地就较早地形成了商业文化,人们“富贵而不务本”,纷纷走上了经商之路。有史书描写说,温州“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海育多于地产”。在南宋时期,永嘉县的商业税是全国各县平均商税的7倍多。这种悠远的经商传统和深厚的商业文化,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血液,成为温州人的一种符号。有人说,温州人的头发都是空心的,每根头发里都蕴藏着商业智慧。根植于温州人骨髓里的这种“商人基因”,一旦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就勃发为一种经济现象。改革开放后,温州经济就发端于这种“草根层”的创业冲动,
5、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为纽带,亲帮亲,邻帮邻,很快形成了势不可当的商品经济大潮。温州市的一位经济文化研究专家说,温州经济像一片浩茫的“灌木丛”,是在当地独特的地域环境下自发生长的,因此具有非常强的群聚性和生命力。这就是温州经济的特色。渗透到骨髓的“文化遗传”谈温州文化,不能不说“永嘉学派”。“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能够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理学相对峙的思想流派。出生于温州永嘉县的学者和思想家叶适,集中了“永康学派”、“金华学派”和他之前已有的“永嘉学派”所倡导的“事功之学”,加以丰富和提高,形成了一种务求实效的思想体系,在当时和后代都产生重大影响。永嘉是当时温州的州治所在地。
6、“永嘉学派”的精髓是反对空谈性理,讲究实效,主张义利并举,“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表示应“以利和义”,而不是“以义抑利”。从这种现实主义的思想出发,“永嘉学派”批判了传统的“重本抑末”观念,“夫四民(农工士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认为应该“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这样,才能富国强民,收复中原,实现国家大一统的远大理想。应该说,“永嘉学派”和“事功之学”,是以温州的社会经济土壤为根基的。但反过来,“永嘉学派”讲究实效、注重功利的思想及其价值取向和逐利追求,又有力地塑造和强化了温州这一地方的民间心理和区域文
7、化传统,构成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遗传因子”。文化传统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永嘉学派”虽是封建知识分子的学术流派,但表现的却是当地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这种渗透在温州人骨髓里的“文化遗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得到承传和表现。19世纪末,被称为“东瓯三杰”的陈虬、宋恕、陈黻宸,就继承了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批判“汉宋儒者,名修孔教,乃不能深求富教之策,立达之方……空谈心性,坐视国家之穷拙”,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勇敢地站在时代前头,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提出变法纲领,主张“齐商力,捷商径,固商人,明商法”,发展现代商业,促进商品经济发育。因此,“永嘉学派”不仅
8、奠定了特质鲜明的瓯越文化精神,同时又为当代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经济的发展演进轨迹和制度创新模式,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重视工商的传统文化烙印。不弃“小土堆”的务实之风温州的重商文化源于这里的地域环境和生存状态,是由生活需要而渐变为一种心理和文化积淀。因此,务实又是温州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