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力学思维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例谈力学思维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ID:23087667

大小:58.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例谈力学思维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_第1页
例谈力学思维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_第2页
例谈力学思维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_第3页
例谈力学思维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_第4页
例谈力学思维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力学思维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力学思维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摘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中部分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力学的思维,通过教学实例,从电子、原子、离子、分子等层次,指出微粒间的力学现象,诠释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力学思维;抽象概念;作用力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1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06一、问题的提出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并重的科学,化学概念是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但很多化学概念的名称比较抽象,例如氧化

2、性、还原性,又如离子键、共价键等,这些概念与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很难从字面上去揣摩概念的含义。面对这一现象,不同的教学者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背诵概念,逐渐消化;或者用习题带出概念,通过辨析理解;或者拴释字面意思,理解概念字面含义;或者编撰口诀,顺溜记忆……表面上这些方法殊途同归,都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目的。但笔者认为,这些方法都停留在字面的含义,却没有提示化学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上也是比较欠缺的。化学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不管是电子之间的作用,还是原子或分子间的作用,都普遍存

3、在“力”学现象,而“力”是高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一个基本概念,因此笔都在教学过程中,面对部分抽象概念,从力学角度进行分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下是笔者的若干教学片段,在此以作引玉之用。二、教学案例的实施1.氧化性与还原性学生在初三时学过反应过程中“得氧”和“失氧”的情况,而上了高中的第一个学期(以人教版为例)便系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很难把氧化与得电子、还原与失电子联系起来,总觉得这两个性质与得失电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笔者了解到学生的迷惑之后,引导学生从“得电子能力”和“失电子能力”角度进行分析,物质具有氧化性,则表示

4、它具它对电子具有吸引力,能吸引电子,吸引力越强,则表明氧化性越强,同理,还原性则表示物质对电子的吸引能力较弱,电子容易脱离,吸引能力越弱,则表明还原性越强[1]。笔者发现,经过这一分析,学生似乎找到了思维的着力点。而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一些疑难问题也能利用力的思维进行思考,例如在比较K+和Na+的氧化性时,学生结合钾原子易失电子,推出K+对电子的吸引力小,氧化性较弱。1.酸性与碱性对于酸碱性,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定义标准,高中化学倾向于质子酸碱理论,并且做了更小范围的约定,即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

5、氢氧根,但是讲授酸碱性时,学生就开始有些难以接受。显然,如果只是让学生强行记忆酸碱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化学方程式,虽然能勉强应付一般的考试,但学生对酸碱性的理解是不到位的。笔者认为,酸碱性可以从质子与电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作用力角度进行理解。例如氢离子易与氢氧根反应,可推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存在较强的吸引力,而氢离子能与钠反应氢换出氢气,也同样说明氢离子结合电子的能力强于钠离子结合电子的能力,氢离子能与碳酸盐反应,也同样是因为氢离子与碳酸根的吸引力更强。虽然学生还没有学过电离能、晶格能等概念,但利用力学思维,从微观角度去探宄

6、酸碱性的反应本质,能促进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后续的学习研宄。2.离子键、共键价和氢键对于化学键,教材从离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力”的概念对这两种离子键和共价键进行了解析。在讲授离子键时,笔者利用教材中钠与氯气反应的例子,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学生已经了解质子带正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笔者提问学生,当两个离子相互靠近时,会有哪些作用力?在画原子结构示意图之前,学生认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了离子键,但是在观察结构示意图之后,有学生便提出,电子和电子之间会相互

7、排斥……经过讨论分析之后,笔者和学生都达成共识,即离子键是引力和斥力的平衡状态。带着这种思维方式学习共价键时,学生同样能从微观角度理解电子和质子间的简单受力情况。而在学习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时,笔者引导学生从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是否相同的角度,轻而易举地推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氢键虽然不同于化学键,但同样存在静电引力问题。以水为例,氢氧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明显偏向于氧原子,导致氧原子显出负电性(不是完整的电荷),而氢原子显出正电性(不是完整的电荷),相邻分子间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比较弱的静电引力,从而形成氢键。1.

8、溶解与萃取高中阶段没有展开学习溶解性的原理,仅仅对部分典型物质的溶解度作定性的描述。虽然学生对溶解原理,对分子间的作用力并不了解,但笔者认为,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入微观角度的“受力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方面的问题。例如在讲授萃取碘水时,从概念角度理解是比较抽象,而且学生迷惑,为什么溶质会从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