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85888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浅论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改革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改革与探索 摘要:服装设计教育从起步到发展,已风雨几十载。服装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服装企业从简单的产品经营向复合品牌转型,这使得服装产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给服装设计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改革探索 服装设计教育从起步到发展,已风雨几十载。现在又面临着发展规模、教学保障体系和毕业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服装产业需求,服装设计教育严重滞后于服装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需求,这一切都必将对服装设计教育产生巨大冲击,推动服装设计教育必须不断创新与改
2、革。 一、中职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配介5 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综合国力的提升要靠人的努力创造去实现。如何将我国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但教育的承载体不应仅仅是学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办学,鼓励校企联介进行人才的培养。这在政策导向上是一种不错的愿景,但是对于企业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只能停留在纸而上。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宏观环境下,企业自身而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没
3、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在校生的技能水平不足以承担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和工作。 教育结构的不平衡发展,对家长产生深刻影响,轻视技术型的职业教育,觉得职业教育低一等。生源质量低势必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服装设计教育改革的保障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从学校到学校的从业经历,使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教学与企业工作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教师不了解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与质量标准,在教学中就很难将实训要求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学生在初入职场时不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将影响企
4、业对教育质量的评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院校要加大力度从行业企业中聘请技术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对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构建出谋划策。其二,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常态化,促使教师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中职院校应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上进行整体规划,从制度上规定教师每年到企业顶岗锻炼时间,承接企业横向课题数。量化的指标要求敦促教师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开展广泛介作,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将技术和经验及时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厂其三,加强教师对外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校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一,通过交流与研讨,能使教师提高教育
5、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三、中职服装设计教育改革必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5 职业能力强与弱是社会对一个人工作能力的综介评价,它包括三个方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中职院校加强改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服装设计专业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专业。据调研,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一般集中在中小型服装企业,就业岗位大多为服装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等。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虽小,但服装产业运作的流程是相似的。中小企
6、业从运营成本的角度考虑,岗位设置小如大企业分工细,相对笼统。这样的岗位设置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简言之,就是需要学生对设计、制版和工艺这三环节都要熟悉。企业的用人观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加强企业人才需求调研,针对高职学生就业而向,根据就业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使课程标准与岗位工作标准对接。 2.创设岗位方向班,加强就业的针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服装企业的种类繁多,就产品大类而言,有针织服装产品、梭织服装产品。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的材料及织造方式、缝制设备大相径庭。鉴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如果针织和
7、梭织服装都女排学习,时间紧,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必须在第一年基础课程后,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岗位方向班进行学习,根据就业而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培养较强的职业竞争力。 3.保持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倡导“专业+项目+工作室”5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与课程教学对接,使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学习与将来工作的关系。企业项目导入课程,将学生课程实训内容与企业真实项目要求有效对接,学生做项目的过程,即是工作的过程,通过“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了解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与标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加强专业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