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演绎和谐感受快乐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演绎和谐感受快乐

ID:2308488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4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演绎和谐感受快乐_第1页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演绎和谐感受快乐_第2页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演绎和谐感受快乐_第3页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演绎和谐感受快乐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演绎和谐感受快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演绎和谐感受快乐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充满快乐、感悟喜悦、彰显个性、多元评价,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思考中享受快乐、在体验中感悟喜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欢乐、在自我评价中彰显自身价值,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演绎和谐、感受快乐。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考体验合作交流自我评价  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

2、产生最佳效益。  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上好一堂课,不仅是学生的享受,而且是教师的追求。看到学生兴致勃勃的笑脸,眉头紧锁的沉思,豁然开朗的回答,老师会有一种成就感。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充满快乐、感悟喜悦、彰显个性、多元评价,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和谐而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思考中享受快乐4  思考是艰苦的过程,更是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享受。有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没有引起重

3、视。由于思考时间的不足,大大抑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其实,教师只要给予学生充分享受思考过程的时间,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虽然,思索过程中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意味着要花很多的时间,或许还会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与快乐。  二、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喜悦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被教师

4、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已熟练掌握“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悟“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要点,带着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这样简单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要点,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并不枯燥乏味,对数

5、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把感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感知、主动地体验、主动地领悟。学生在感悟中产生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乐此不疲地探索,充满激情地进行价值创造。  三、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快乐4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失去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执行着单向的“培养”活动――先教后学,学生跟着教师走,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

6、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我将学生按每组6人分组,以组为单位按要求动手实践:1.制作等腰三角形纸片,并标上顶角、底角、腰、底边。2.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叠在一起。3.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什么?4.讨论你们的发现,写出结论。此要求提出后,学生有做纸片的、折纸片的、度量的、议论的等等,汇集成一片,整个课堂呈现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热烈气氛。学生纷纷展示各自的成果:1.两个底角相等,2.两腰相等,3.折痕是对称轴,4.折痕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

7、角的平分线,5.折痕把底边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但对“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能积极参与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过程,亲身获得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数学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兴趣倍增,学习效果良好。  其实教学如同社会交往过程一样,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集结在客观条件与主观要素的网络关系中,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在其间主动获取体验,享受快乐。赞可夫认为:“4课堂上

8、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能舍得“耗费”师生交往的时间,对教学而言则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