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使命的高校“人文精神”路径探析

基于大学使命的高校“人文精神”路径探析

ID:23079618

大小:58.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基于大学使命的高校“人文精神”路径探析_第1页
基于大学使命的高校“人文精神”路径探析_第2页
基于大学使命的高校“人文精神”路径探析_第3页
基于大学使命的高校“人文精神”路径探析_第4页
基于大学使命的高校“人文精神”路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大学使命的高校“人文精神”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大学使命的高校“人文精神”路径探析【摘要】本文通过深入解读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内涵,从中挖掘人文精神精髓,探析大学人文精神现状,把握人文精祌的构筑方向来引导大学使命的完成,并在研究过程中有效阐释出关于人文精神重建的相关措施和方法。【关键词】大学使命;人文教育;人文精神一、解读中国传统人文精祌内涵我国具有悠久的人文传统。对于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易?贲》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二字主要指礼教文化;所谓“文明以止”,就是要求人们内以践行道德伦理,外以恪守立法

2、制度。中国古代的大学理念,体现于《大学》之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即大学的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改良社会风气。这里的“大学之道”,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为人、为教、为学的“大学”理念,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通俗的讲,人文精神无非是指人要学会处理好三种关系:人的自律、人的创造力;人与人的关心、关爱、和谐;人对自然怎么样有一种感恩。二、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现状(一)区域环境的急剧变迁给人文精神带来较大冲击大学是社会的缩影,转型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迅速反馈到校园。市场经济的建立正在不断解

3、构传统价值体系,但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在社会面临价值彷徨的情况下,纯粹的物质功利主义不断向大学渗透,超越既得利益的精祌诉求在大学里不断失去自己的领地,缺乏直接经济效益的人文学科倍受冷落。(二)现存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公共决策机制不利于人文精神培育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不利于大学人文教育的开展,人文精祌缺乏生长的土壤。首先,人文精神难以量化,当前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不够,缺乏开展人文教育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其次,高等教育决策及其资源配置过多强调了公共政策部门的价值倾向,大学对于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缺乏

4、足够的自主性,不利于人文精祌的培育和人文教育的开展。三、人文精神的构筑有助于大学使命的实现(一)大学要以包容的态度促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融合历史证明了科学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产物,二者并不存在截然的对立。文化传授和科学研究始终都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在中国这个传统极其深厚的国度,科学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科学显示出来的力量及其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的改善使人们产生了对科学的盲目乐观精神。这反映在大学里,就是理、工科成为显学,人文科学备受冷落,这直接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困境。今天,大学所要的人文精祌是在科学视野下的人文精神;作为实践的存在,人文精神应

5、该关照现实,只有在实践的层面上,我们才能真正解读人文精神。大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而人文精神的培育最终要回归到大学人文教育,这也正是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大学使命。(二)大学要重建人文学科教育的精神内涵,避免传统形式化当前中国人文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形式化。流于形式的人文教育不仅不能促进人文精神的培育,反而是人文精祌的毒害者。为此,大学必须采取切实的行动,改变人文教育的现状。首先,大学人文教育要避免仅仅满足一些硬性指标。大学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将文、史、哲等学科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内在需求,这不仅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6、同时还需进行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其次,人文学科应该加强对非人文学科的穿透力。第三,大学要建立开展人文教育和培育人文精祌的制度保障。人文精神及其人文教育是大学存在的本质要求,必须上升到制度建设的层面进行考量。(三)大学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恢复其本质特征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始终保持着自身特有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对社会进步的关注、对丑恶的批判和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这是大学人文精神的内核。今天,大学已经开始从社会的边缘向社会的中心迈进,大学被推向了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前台。但对于大学而言,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唯有

7、这样,大学才能维系其独特的人文精神气质。四、提升大学人文精神的有效路径(一)推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举的重要理念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和交叉,形成一种文理相通教育模式。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双翼,只有科学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失去了大学的灵魂,大学沦为职业训练的场地;只讲人文教育,没有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大学,称不上大学,只能是政治教化的场所。(二)自觉形式下的人文教育渗透大学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实施要依托于文化知识的实体之上,通过文化的选择、继承、融合和创造,使知识内化成人的思想和个性品质。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是大学生文

8、化知识的获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身处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接受传统文化、科学知识、大学文化的熏陶,身心不断成长,逐步接受民族的、传统的、大众的优秀文化,使外在的、有形的文化载体转变为内在的、无形的精神理念。因此,人文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