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自学 - 汪丁丁:读书的“捷径”

读书与自学 - 汪丁丁:读书的“捷径”

ID:23060395

大小:23.1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3

读书与自学 - 汪丁丁:读书的“捷径”_第1页
读书与自学 - 汪丁丁:读书的“捷径”_第2页
读书与自学 - 汪丁丁:读书的“捷径”_第3页
读书与自学 - 汪丁丁:读书的“捷径”_第4页
读书与自学 - 汪丁丁:读书的“捷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书与自学 - 汪丁丁:读书的“捷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读书与自学

2、汪丁丁:读书的“捷径”  编者按  读书有没有“捷径”?在被知识付费热潮席卷的今天,这个问题尤其有趣。似乎获取知识,已经不必一本一本地啃书了。从汪丁丁此文来看,读书的捷径是针对读书的目的而言的。就目的来说,读书是为了把一个问题想得更清楚,达到更深更透彻的理解。读书与问题的密切关联,因此可能比读书本身更重要。文中进一步讨论到“概念”思维与理解的洞察力,也有一定启发性。  文 

3、 汪丁丁     读书原本是没有“捷径”的,无奈,消费主义

4、的时代,干什么事情都讲究走“捷径”。由于人的记忆和知识传统的“路径依赖性”,这个“捷径”只能以概率的方式存在,而不能确定地找到。   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例如,某读书人读了一本书,即便发现不好,也无法把它“不读”掉。事实上,至少按照心理学德国学派的大师埃宾浩斯的看法,这书的影响将永远留在这人的知识传统里(知识传统当然比读过的“书籍”要

5、广阔得多)。以后再读到一本好书,那好书的影响必须要与这坏书的影响交互作用,才对这人的知识传统的下一步路向发生影响,也为下一本要读的书铺垫了理解的前提。照这个样子走下去,到死为止,这人沿着其知识传统的演变路向所读的一切书籍,算是构成了一条读书的“路径”。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来源:)     上面所说的“知识传统”演变路向,不仅与读过的书有关,更重要的,它与读书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悟有关,因为读书是注意力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一本书,必须引起我们的兴趣才可能吸引我们把一部分注意力配置给它,

6、而“兴趣”是与生活中发生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紧迫的生存性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密切相关的(参见汪丁丁“知识过程与人生体悟”,《读书》一九九八年四月)。“路径依赖”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我们读过的书反过来影响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的方式,于是改变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悟。而后者再继续影响我们感兴趣去读的下一本书。   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因

7、为读书的路径具有“路径依赖性”,所以即便有了生活的目标,为实现那个目标的最佳读书路径也只是“存在”而已,它并不确定性地展示给我们,无数的偶然,无数的可能,无数的作用方式,都可以改变我们将要遇到并且有兴趣去读的“下一本书”。知识过程与人生体悟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让我想起阿罗的话:没有人能够知道“知识过程”的最终产品,除非他就在这一过程之内并且跟着这一过程走到了尽头。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J.Arrow)(来源:)   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

8、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尽管如此,我还打算谈读书的“捷径”,我所理解的读书的捷径,是针对着我读书的目的而言的。仅仅针对一种目的而言:读书是为了对某类问题想得比以前更清楚。换句话说,这里所说的读书的目的,是“理解”。对特定问题的理解当然受到我们对生活的总体理解的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总体理解甚至决定了我们所能够提出并有兴趣去理解的那些问题,世界上有不少书就是为了那些愿意理解特定问题的人而存在的,如海德格尔曾经说过的那样,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读也是白读

9、的。或如孔子更早以前所断言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以及“不可与言而与言之,失言”。换句话说,没有思考过这书里讲的问题的人,即便想要理解这书里讲的思想也是枉然。     于是比读书的目的更加重要的,或者可以称作读书的前提的,便是关于“问题”的意识了。如果读书的注意力预先并没有指向这本书的问题的方向,阅读就难以引发“视界融合”。伽达默尔显然比海氏谦逊得多,他强调每个人的历史性和这历史的多元性所意味着的各种可能方向,所以通过读书而引入问题意识是可能的。  左图为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来源:);右图为德

10、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