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46188
大小:173.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3
《化学元素周期表(第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教学重点同族元素性质递变的判断;元素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教学难点同族元素性质递变的判断;元素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比较、归纳教学内容【引入】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卤族元素。【
2、板书】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卤族元素【科学探究】根据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递变性,根据卤素的原子结构总结并推测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递变性:卤素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讲解]非金属性:非金属得到电子的能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2、非金属单质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过渡]下面我们根据对卤素性质的推测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
3、性。【投影】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颜色和状态(常态)密 度沸点℃溶点℃溶解度(100g水中)F2淡黄绿色气体1.69g/l(15℃)-188.1-219.6反应Cl2黄绿色气体3.214g/l(0℃)-34.6-101226cm3Br2深红棕色液体3.119g/cm3(20℃)58.78-7.24.17gI2紫黑色固体4.93g/cm3184.4113.50.029g[板书]1、卤素的物理性质[科学探究2]根据下表,总结卤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
4、剂(萃取原理)。递变性: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点、沸点依次升高。[板书]2、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投影】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化学式跟氢气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F2在冷、暗处就能剧烈化合而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F2+H2=2HF(氟化氢)Cl2在光照或点燃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较稳定Cl2+H2=2HCl(氯化氢)Br2在加热至一定温度下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不如氯化氢稳定Br2+H2=2HBr(溴化氢)I2持续加热,缓慢的化合,碘化氢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I2+H2=2HI(碘化氢)(2)卤素单质与水、碱反应的比较化学
5、式与水的反应与碱的反应F22F2+2H2O=4HF+O2↑(剧烈)很复杂Cl2Cl2+H2O=HCl+HClO(能跟水反应)Cl2+NaOH=NaCl+NaClO+H2OBr2Br2+H2O=HBr+HBrO(比氯气跟水的反应更弱一些)Br2+NaOH=NaBr+NaBrO+H2OI2I2+H2不写O=HI+HIO(只有很微弱的反应)【总结】卤素与H2、H2O的反应,从氟到碘越来越不剧烈,生成物越来越不稳定,再次证明了从结构上的递变有结构决定性质。【过渡】以前我们学过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可以比较金属还原性的强弱,通过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实验
6、,我们也可以比较出卤素氧化性的强弱。【演示实验】[实验1-1]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12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3【实验结论】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从Cl→I,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知识小结】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卤素原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和递变性【课堂练习】1.随着
7、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单质的氧性逐渐增强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2.砹(At)是放射性元素,它的化学性质符合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t很稳定B.AgAt易溶于水C.砹易溶于有机溶剂D.砹是白色固板书设计: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卤族元素1、卤素的物理性质2、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2、非金属单质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