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08357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对于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对于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导读: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策略,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制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制约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我班有位特别令所有任课教师头疼的男生,摘要: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虽然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一定要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 关
2、键词: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疏导 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就是逆反心理。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一定要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 首先,要认识到逆反心理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出现。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开地产生。因此,对于青春期学生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应泰然处之才是。 其次,要正确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质。逆反心
3、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但是,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推动我们改善教育工作的方式策略。对待青少年中消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分析理由进行克服、矫正和教育。教育处在青春期逆反状态的学生,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对学生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二、以人为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由..收集整理提供,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本,因人施教 1.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
4、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策略,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制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制约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我班有位特别令所有任课教师头疼的男生,他的缺点太多,懒惰成性,随意打骂同学,成天惹是生非。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令众人讨厌的调皮鬼,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就脱胎换骨了,变了一个人似的。细细想来,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地方,就看你发现了没有。 2.以心换心,拉近师生距离 例如有一个从外地转进我班的学生,在学校里对学习毫无兴趣,对吃喝倒是热衷。最令人气愤的
5、是,他的脾气很倔强,只要是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再怎么说都没有用。一天,他要家人给他增加生活费(平时已经够高了),他父母没答应,她竟然离家出走了!害得学校和家长寻找了整整5天之后,终于在县城一小吃店找到了他,他还是不肯回家。他的爸爸忍无可忍,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最后被强行带回了家。后来,我对他特别得关注,时不时邀他一起打打球,找机会与他沟通,不管他的想法是否正确,我都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以来,他认为老师是可亲近的,可信任的,便畅所欲言。告诉我,他爸妈就是太固执,当他们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就一口否认,他就是和父母不和。了解情况后,我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
6、经常给他讲道理,终于转变了他与父母的敌对态度。 3.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要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智力,接受政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面对现在的社会环境,每况愈下的学风,很多学生会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他们既对一切都不再感兴趣,也就对一切都不再有所顾忌。很多学校由于诸种理由,不注意学校环境的基本建设,学习条件差,入校人员混杂,破坏了学生理想中的美好形象,又使得教师的教育前功尽弃。比如,我对班上一位后进生耐心引导后,其家长又抛出一句“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使得刚被激起的一点学
7、习兴趣又化为乌有;教师对学生中“读书无用论”这种逆反心理进行了耐心疏导初见成效,可学生邻居抛出一句“读书读书,不如杀猪”的“喻世明言”。因此,要对学生中的逆反心理进行本质的疏导,必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的教育X络。班主任除了重视学校教育外,还得充分发挥家访、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 三、关爱学生,正确引导 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走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