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ID:2300712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_第1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_第2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_第3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_第4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导读:现在请大家一起欣赏本篇文章自然和万物专业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为广大学生们写作毕业论文是提供参考帮助。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靠技术手段,还要靠生态意识和环境思想,而这些思想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源头汲取营养,整个社会形成敬畏生命的认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帮助人类走出环境灾难,恢复和重建地球的生态和生态美学.文/关明国关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包含人文精神也包含科学精神,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很早总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生态认知、生态理性和生态情怀诸方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

2、理论既以理解为传统的哲学观,也以理解为传统的生态观.谓天,一般认为是人的命运的主宰,是正义的化身.也有人认为天是自然的代表,是宇宙万物的载体.人和自然本质上是相通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以人类做任何事情均应顺应自然,遵守规律.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张.庄子也形象地阐述了人与天的关系,认为天地者,万物父母也.汉儒董仲舒此基础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天人合一的重要概念.认为人这篇原创出处:lunargin:0auto;font-size:12px;color:#666666;">自然和万物自然专业电大论文怎样写26792216完整毕业论文格式态环境的行性措施.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

3、生态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上,掌握了一些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古人特别重视人对动物、植物、山川、池塘等自然的保护.《礼记·月令》中主要用以时系事的方法记载了季节与渔猎、伐木、农事等活动的关系.体现了人们遵循自然节律安排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观念思想,昭示了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关系.尊重人类生存的权利的时,也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告诫人类要有悲悯、博爱的情怀.解决环境问题不仅要靠技术,还要具有生态意识和环境思想.由此见,杞人忧天不是笑的想法,反而是体现了对万事万物的终极关怀的博爱胸襟.果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能加以推广和应用,能避免现代社会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避免水土流失、

4、植被破坏、土壤沙化等环境灾害.至中和的方法论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工具理性中指的是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内、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和是事物生存发展的最善的方式,是动态的和谐,讲求多样性,讲求包容.至中和的方法以使天地万物得其、其职、安其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生存智慧,这种思想认为做一切事情要讲求一个度,过犹不及.内的中与外的和相结合最终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首先,我们以把至中和看成是适用于万事万物的方法论.中和道蕴涵着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道.《周易》认为乾道变化,正性命,保合太和,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意思是只有保持天时节气的中和状态,能化生万物,使天地自然呈现出美、安的祥和景象.《礼记·中庸》

5、也强调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中和道看成是做一切事情的尺度,其中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现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离不开至中和的方法.其次,古代的至中和的方法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传统文化中,把宇宙看成一个整体.至中和的方法,使整个世界既井然有序又生机盎然.老子主张人们控制自的,减少对自然的索取.庄子主张人与自然平等交往,进入物我一.老庄的思想既有其对自然畏惧的消极一面,也有其对自然敬畏的积极一面.这种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生,应当重新认识人与自然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要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追求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且要维护自然界

6、的平衡,善待自然.对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时,更要注重保护和关爱.始终秉承赞天地化育而与天地参的精神,使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能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自然世界的不作为,是对大自然最的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出环境允许的范围.再次,搞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重要目标.现代社会的生产过程中,人们过度追求发展速度,不自觉地走了一条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作为传统生存智慧的至中和的方法,对我们重新认识和深刻反思现有的发展路,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不过分攫取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7、坚持有理、有节、有度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是我们为过度开发自然,造成环境恶化后采取的理性做法.仁民爱物的生态情怀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精神源泉首先,尊重生命、兼爱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人类社会能持久健康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个体人格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使命意识,生态文明方面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以一种悲悯的、仁爱的胸怀对待世界.孟子最早提出:仁民而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