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ID:23006818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_第1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_第2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_第3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_第4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导读:如何写好一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论文。希望本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论文范文会对你的写作构思有所启发以助大学生们轻松完成写作任务。(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范文题材能,讲信修睦,故人亲其亲,子其子,使老有终,壮有用,幼有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是故谋必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后来孙中山的三义都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美追求.

2、马克思从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提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世界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有本质的区别,但二者的共通性即都希望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未来社会.(二)二者关于认识的相性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实践的观点.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主张于做中明行失,其做是行;明代王阳明认为:学必须见于行,天下学,无有行而以言学者[1]主张知行合一;明清际的王夫也是一位重行的思想家,他明确认为,知必以行为功,提出了行兼知,知不兼行的观点,把知统一于行,从而坚持了实践基础上

3、的知行统一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此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原创lunwenfanwen/2755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马克思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于改变世界.[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归宿,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此,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共有的实践的观点使二者再一次找到了结合点,

4、深化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进一步发扬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三)二者关于民本思想的相近性关于民本思想的学说,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精辟的论述.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政治思想家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4]的观点,民贵君轻的思想至此时出;《尚书·五子歌》曰:民惟邦本,本固邦![5]强调民是国家的根本.汉唐以来的儒学思想借鉴历史教训,对民本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提出了民无不为本也,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亦载舟,水亦覆舟[6]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民对于国家社稷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民

5、本思想为我们今天民生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根据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促进人的解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兼容的结果.值得强调的是,马克思的民本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区别,但二者价值观上的一致性确是值得肯定的,即都强调从民或者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存着积极的一面,但是也存消极的一面.中国传

6、统文化重视人伦而轻科学技术,重视农业而请轻视商业以及封建社会晚期的保守与固步自封,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程.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使得二者开始发生严厉的碰撞,曾一度出现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面.但后来的中国中国,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平,,等国家领导人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重要力量,使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得以胜利不断取得新成果.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

7、合,必须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必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来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机制(一)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体系,代表了广大的无产阶级的利益,成为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时,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马克思主

8、义的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开放性要求以相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其合理的地方,抛弃其不合理的部分,此基础上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二)创新传统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机制的基础上,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济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