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00623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2
《分析医学场景跨文化交际技巧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医学场景跨文化交际技巧----跨文化交际论文-->第一章引言11选题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潮流席卷各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度的人们之间接触频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使团、外资机构、跨国集团在华分公司迅速增加,外国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很多外籍人士在我国长期定居。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士主要数据显示,居住在我国境内并接受普查登记的外籍人员达593832人。同时,到国内进行短期的商务、技术交流
2、、探亲、旅游等活动的境外人士也在逐年增加。2007年全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共检查外国人出入境达520719万人次。外籍人口增多为医疗保健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外籍患者在华医疗机构就诊量大幅度增加,涉外医疗活动频繁。然而人口的多样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使医务人员必须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民族、语言、肤色、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在医患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急需重视和认真对待。在涉外医疗活动中,医务工与外籍患者之间的交流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是在跨文化语境中,为了满足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
3、的需要而进行的特定的人际交流。它是医患双方为了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以医学理解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传递活动。它是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和前提条件,交流的目的是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合适、有效的医患交流可以使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和具体的需求,掌握患者对每个医疗环节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以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很多医务人员认为,医学英语的学习内容主要就是扩充医学英语的词汇,熟悉并掌握语法知识,对于
4、医学文章中比较长的句子能够正确的进行分析并了解其含义。与外籍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听懂他们的谈话,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医学英语的学习就是医学语言的学习,表为掌握语言的形式,对医学语言知识的认知。但是医务人员在与外籍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仅仅掌握医学语言知识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交际的得体和有效。对医学语言知识的掌握仅仅是交际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而不是唯一条件12研究背景121专门用途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SpecialPurposes
5、,ESP)在有些文献中也被称为特殊用途英语,它是在某些特定的职业中使用的英语,或者是与某些学科专业有关的英语,由于特定职业或学科的特殊性,其语言形式也具有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专门用途英语在二战后随着各国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的日益扩大,以及交际过程中对不同功能英语的需求而应运而生。ESP是于20世纪60年代全面形成,最早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基于特殊语言概念而出现的语域分析(RegisterAnalysis)阶段;针对不同
6、专业领域特殊主题、篇章组织和修辞模式的不同而出现的修辞或篇章分析(RhetoricalorDiscourseAnalysis)阶段;将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目的紧密结合起来的目标情景分析(TargetSituationAnalysis)阶段;以语言运用中思维和解释过程为研究重点的技能分析(SkillsandStrategiesAnalysis)阶段以及以语言学习过程理解为研究对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阶段。(Robinson,1991)20世纪60年代迄今第二章文献综述21引语本章主要内容为对已往相关研究的文
7、献回顾,以及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思辨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的建构。本章首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回顾了诸多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其次,对医学情境交际的特点、文化影响以及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进行了阐述,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研究上的不足。最后,在文秋芳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22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揭示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因为只有对语言能力
8、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形成过程有了全面认识,才能在语言教学中更加自觉、更加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本节主要探讨的是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章引言…………………………………………11、1选题意义……………………………………11、2研究背景………………………………………41、3研究问题与思路……………………………………111、4研究发现……………………………………………131、5论文结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