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

探讨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

ID:22998247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2

探讨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_第1页
探讨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_第2页
探讨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_第3页
探讨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_第4页
探讨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西湖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北宋时期,苏轼任职杭州期间,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西湖风情诗词。他以“水光山色”“美比西子”的诗意之美揭示了西湖的意态神韵苏轼与西湖文化的东方审美情调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更以清旷写意的笔法描绘歌舞、饮酒等休闲文化,彰显了高雅的审美情趣、超功利的审美内涵,开启了一种独具江南文化气息的“审美诗性文化”,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西湖文化的普遍人类精神与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调。  关键词:苏轼西

2、湖风情诗词审美诗性文化东方情调  柔和、秀美的西湖独具江南文化气息。“西湖文化的核心美学价值在于艺术点化自然而历史升华的意境山水之美,它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天地人神交融对话、和谐共在的景观意境。”{1}苏轼“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意氤氲出了具有东方审美情调的山水景观典范。今天人们一致公认“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北宋时期,苏东坡先后两次任职杭州,皆为贬官。第一次任杭州通判,时年三十六岁。第二次任太守,五十六岁。然而,他并未迁怨于朝,只是想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疏浚西湖,并筑苏堤,展现了西湖天堂初景,受到当地居民的爱戴,为今天的杭州留下不少文化景观遗产。勤政爱

3、民之余,他也论析佛理、圆融禅意,以写诗词作为自己的审美人生,为西湖留下不少独具东方审美情调的诗词,使西湖具有旷达清逸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品格。苏轼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诗、词、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以雅情禅意点化诗词意境,被誉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苏东坡其人其事,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近千年来深受人们的尊崇。从苏轼起,西湖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  品读东坡的西湖风情诗词,仿佛走进一轴充满东方情调的山水人物画卷。  一半勾留是此湖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此句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轼一直效仿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

4、以释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诗歌琴酒乐其志”的人生观。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以诗言说:“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他把西湖当作是亲密的人生知己,并自然地将地灵物华的杭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虽身在官场,他从不以利禄萦心,甚为超然洒脱。苏轼认为“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用时无需大喜,贬时也无需大悲。有诗为证:“未成小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仕宦之余,他常与诗僧交往,诗文创作渗透着佛老的禅理和意趣。《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云:“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

5、可数。林深无人鸟自呼!”诗情画意,跃然纸上,使人读后如身临其境,犹在画中,体现了东方视觉艺术的传统审美情趣。  凡物皆有可观,苏轼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欣赏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他“以宇宙人生底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籍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底反映,而有艺术境界”。{2}于是在豪迈旷达之外,流露出婉约的柔情。正是他首先以“水光山色”“美比西子”的诗意之美揭示了西湖的意态神韵,体现了西湖灵秀的意境之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前两句描写西湖的

6、晴姿雨态:初晴后的西湖水光潋滟,山色迷蒙,优美奇丽,具有空灵悱恻的特殊美感。后两句用空灵又贴切的妙喻,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生动地描摹了西湖山水清丽秀绝的神韵,妙含禅机,契入佛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统一。诗的意象与禅的意境水乳交融,产生一种物我两忘、意味无穷的旷达清新之感,被誉为“西湖千古定评”。西湖正是得益于苏轼,才成就了今日风情万种的姿容。  苏轼以一颗无往而不在的禅心来体悟自然,西湖的山水在诗人笔下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从而具有一定的人性和人格,并显露出活泼的禅的生命。山水的启迪使诗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他曾以诗言说:“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或山色给了我们空

7、灵的旋律,展露了自然的和谐优美与清旷圆融。山水自然早已不是外在的客观存在,也不仅仅是情感的载体,而是超度人的梯航。在他的笔下,山水自然、诗意禅理、心情意趣都在审美的深处统一起来借禅机佛理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性把握,使他在动荡起伏的生命历程中保持了乐观、潇洒和从容的姿态。他以文字审美,借景传情,以情生韵,以韵托境,“情”、“趣”、“味”兼备,又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表明了他深情而不沉醉,带着人生慧悟意味的审美态度。这一审美态度为后代文人提供了富有启迪作用的审美范式。  弦上风雅有知音  北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